【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掠影
标签:
清华大学清华学堂水木清华荷塘月色凡客陈品摄影 |
分类: 摄影/旅游 |
这是我第一次踏进清华大学的校门,而且是以学生的名义。
5月下旬的北京已是烈阳高照,但是,作为一名清华短训班的学生,踏进清华大学的校门后,感受到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和勃勃的生机。
http://s2/middle/4a304ac4gddfe6c7e10d1&690
这里承载了太多中华学子的“梦”。
清华大学的中央主楼,有一天的课是在这里边上的。
http://s14/middle/4a304ac4gddfe6c0eed2d&690
中央主楼的大厅中,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赫然在目。
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主校门,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门楣上“清华园”三字是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
校园里树木葱笼,碧草如茵。
由香港信兴集团主席、清华校友蒙民伟先生捐赠的蒙民伟音乐厅。
http://s9/middle/4a304ac4gddfe6e780288&690
日晷是清华大学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是1920届的清华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纪念品。日晷上的铭文 “行胜于言”,已成为清华大学秉持的校风。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1910年清政府用庚子赔款建造的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http://s15/middle/4a304ac4gddfe71023cbe&690
右边是土木工程馆,左边是水力实验馆,胡主席应该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吧。
清华大学九十华诞时福建校友会捐赠的雕塑——无眼无耳地“悟”。
http://s12/middle/4a304ac4gddfe718e100b&690
一张张单纯而又执着的脸庞,无不洋溢着莘莘学子的青春与激情。
http://s15/middle/4a304ac4gddfe715cdbee&690
http://s9/middle/4a304ac4gddfe72adb7f8&690
清华大学的第一座礼堂“同方部”。
http://s1/middle/4a304ac4gddfe72dd98e0&690
清华大学“四大建筑”之一的大礼堂,是清华的集会之地。我问礼堂前排着长队的同学,原来他们正在排队等待观看学生自己编导演的实验电影。
http://s14/middle/4a304ac4gddfe734ad34d&690
清华大学“四大建筑”之一的图书馆。
http://s4/middle/4a304ac4gddfe7452c6e3&690
站在闻一多先生的雕像前,呐喊声似乎又在响起: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http://s13/middle/4a304ac4gddfe744a8e9c&690
http://s10/middle/4a304ac4gddfe74f59c29&690
http://s16/middle/4a304ac4gddfe7fc4ac5f&690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
http://s11/middle/4a304ac4gddfe754cd6da&690
曲曲折折的荷塘边,坐着乘凉的朱自清先生,弥望的是田田的荷叶。
http://s2/middle/4a304ac4gddfe76804a41&690
http://s12/middle/4a304ac4g7c997240d3ab&690
这位老先生是给我们上“清华精神”的王东光教授。他经常骑着他的老式“二八”自行车,穿梭于校园中。他说:他最高兴在校园里看到妈妈领着孩子到清华来参观,每每这个时候,老先生只要有空,他就会用他的自行车,带着母子游览校园,给他们讲清华的历史人文。王老先生在给我们讲的课上,邓稼先、周光召、杨振宁、吴晗、季羡林、钱钟书等名人他都是一句带过,唯独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的一位“馒头师傅”,这位从赣南山区来到清华大学第15食堂当一名切菜工的张立勇,通过自己在清华校园里八年的努力,自学英文,托福考了六百三十分,最后还拿到了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凭。
课后,王老先生推着他的“座驾”,领着我参观了清华的校园。
学习完了回到家后,我把“馒头师傅”张立勇的故事告诉给了儿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