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我这个自认为是文艺女青年的青年才初次认认真真的翻开了张爱玲的小说。即便是与现在世面上很多的畅销作家相比,张爱玲的文笔也算不上华丽旖旎或是幽默诙谐,但奇怪的是,在读她的文章时,我的眼前仿佛总会隐约出现那张穿着旗袍苍白消瘦的脸和那双清冷到似乎看透一切的眸子。那是张爱玲的模样,虽然我至今仍未见过她的照片,但我确信那是她的模样。
从当当败来张爱玲的全集。刚开始翻的这本《倾城之恋》里,收录着《金锁记》、《连环套》、《封锁》、《茉莉香片》、《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心经》八篇。张爱玲的故事往往有很多供读者想象的留白,似乎总是在出乎意料的时刻出现转折,主角们的感情或是厉害冲突的发生往往是在不易察觉的时刻寥寥交待了数笔,最后留下一个悲剧的结尾。最喜欢的自然是那篇《倾城之恋》,因为这在我看来似乎是唯一篇有始有终的故事。一个离了婚的女人遇见了一个浪荡公子,在彼此的试探与追逐间相爱,最终在香港城倾覆之后确定了彼此的相守。情节并不算新颖,矛盾冲突也不算是尖锐,但里面最出彩的是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两个单从名字上看就是天造地设一对的男女发生的种种充满了情趣的对话,全然没有文学作品里的矫情,平和中透露着浪漫。
文中我最爱的是三处:
一处是白流苏初到香港,在舞场上和别人跳舞,被范柳原拦了回去时。
流苏笑道:“我问你,你为什么不愿意我上跳舞场去?”柳原道:“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我可不像那么没事找事做。我认为好女人还是老师些的好。”流苏瞟了他一眼道:“你你为你跟别人不同么?我看你也是一样的自私。”柳原笑道:“怎样自私?”流苏心里想着:“你最高明的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冰清玉洁,是对于他人。挑逗,是对于你自己。如果我是一个彻底的好女人,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我!”她向他偏着头笑道:“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柳原想了一想道:“不懂。”流苏又解释道:“你要我对别人坏,独独对你好。”柳原笑道:“怎么又颠倒过来了?越发把人家搞糊涂了。”他又沉吟了一会道:“你这话不对。”流苏笑道:“哦,你懂了。”柳原道:“你好也罢,坏也罢,我不要你改变。难得碰见像你这样的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流苏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我不过是一个过了时的人罢了。”柳原道:“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了时。”
一处是范柳原对于白流苏的表白。【范柳原同志和我的爱情观很像啊】
这一天,在深夜里,她已经上了床多时,只是翻来覆去,好容易朦胧了一会,床头的电话铃突然朗朗响了起来。她一听,却是柳原的声音,道:“我爱你。”就挂断了。流苏心跳得扑通扑通,握住了耳机,发了一会愣,方才轻轻的把它放回原处,谁知才搁上去,又是铃声大作。她再度拿起听筒,柳原在那边问道:“我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么?”流苏咳嗽了一声再开口,喉咙还是沙哑的。她低声道:“你早该知道了,我为什么上香港来?”柳原叹道:“我早知道了,可是明摆着的是事实,我就是不肯相信。流苏,你不爱我。”流苏道:“怎见得我不?”柳原不语,良久方道:“《诗经》上有一首诗——”流苏忙道:“我不懂这些。”柳原不耐烦道:“知道你不懂,若你懂,也用不着我讲了!我念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还有一处就是香港沦陷时,范柳原回来找白流苏两人一起逃亡时。
柳原叹道:“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苏也怆然,半晌方道:“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柳原笑道:“你打算替我守节么?”他们两人都有点精神失常,无缘无故,齐声大笑。而且一笑便止不住。笑完了,浑身只打颤。
犹记得在大学时最爱读古风小说,因此对于倾城之恋的理解就被框在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现在才知道,这样故事的主角并非需要倾城美貌。即便是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和一个不相信爱情的男人,他们之间也会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即便是在周遭的环境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适合恋爱的时刻。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到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一波三折的情节终于尘埃落定,白流苏也终于遂了愿,在历史的动荡里偷得一丝欢切,抱着小女人的圆满结局怯怯收场。只是那胡琴还在依依呀呀默然拉扯着,在万家灯火里留得白流苏满意而落寞的背影。
一个浪漫温情的篇名,一个封建没落的家族,一个美丽世故的女子,在相互的争夺攻歼中学会冷漠、坚强、与还击。可是偏偏又遇到一个狡猾劲刮的范柳源,她的宿命就此在自己的掌控中戏剧般上演。也许因为张爱玲自己的生活境遇的关系,在她犀利、细碎、冷酷的笔尖下封建没落家族的勾心斗角、力求自保、见利忘义跃然纸上。而在夹缝中苟且自安的贵族小姐白流苏也终于受不得这份凌辱,抱着残缺的自尊,赌上自己所谓的青春,为了一段未知因果的的婚姻,在战争的前夕奔波到暂且安宁的香港。经历过欲擒故纵的相互勾引与生死契阔的惨烈战争,还是把生命交与了对方,满足了双方对彼此的觊觎。
而小说的精致还不是故事的千回百转,也不是人物之间的矛盾的逐层升级,而是张爱玲对白流苏这个人物形象的精心构造。白流苏在一段戚戚艾艾的胡琴曲里出场,在开场的矛盾里,一段神态描写把她生气的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流苏气得浑身乱颤,把一只绣了一半的拖鞋面子抵住了下颌,下颌抖得仿佛要落下来了。”那时的白流苏还禁不得别人的旁敲侧击,对家族的勾心斗角和视亲如虎还没看的那么透彻,还对这个家残存着最后一丝希望。而后在母亲床前的恸哭一幕更是透视了她的脆弱和无奈。她只是无力的哀求着,等着别人给的公道,却不能,或者说不敢去争取自己的尊严和独立。她不像《半生缘》的顾曼桢,她没有文化,家族也没有被逼到为了生计要她出门去谋生的地步,没有经济独立能力,就不可能占有话语权。
局势在徐太太到来之后迅速扭转,在听得徐太太一席话之后,白流苏在镜子面前审视自己仅有的资本,露出狡黠的笑。心灵开始变得坚硬的她学会了主动放弃这份不值得珍惜的亲情。她已经暗自忖度下定决心用残存的青春做一次赌注了。并且很快凭借在婆家学到的交际手腕,在金枝的相亲见面酒会上,给了所有人一个无声的嘴巴子。回到屋里之后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和有意挑衅她充耳不闻,对于勾引侄女的未婚夫不但不觉得是一种羞耻,反而露出胜利的笑。这时的白流苏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也不再是那个娇小、脆弱、无奈的小女人了。
终于在徐太太夫妇帮衬下,一起前往了香港,并在生命的际遇里发生了倾城的变迁。他们对彼此都了若指掌,都把对方看得透亮,他们都不肯先低下高傲的头,可是他们又是彼此爱着的。在一个月夜范柳源三番五次把电话打来,在第二天又装作没事一样,在白流苏把这一切当做一场梦境后,所有的故事都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她抱着残剩的自尊回到上海,在万般的心理折磨下度过日日夜夜,又等回一段传奇,婚姻终于成为事实,伴着整座城的沦陷,和一个女人的暗自欢心。
这场爱的角力柳原费了心机,他对流苏说的俏皮话在时下也是女人们欢喜听的。例如"有些傻话,不但是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了也怪难为情的。譬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笑话流苏穿的衣服像药瓶,却又不失时机补一句:“你就是医我的药”等等,堪称情话经典。把柳原放在当下仍然可算一个好男人,虽然当心着自己的财产,只想找个不让自己负责的情人,却毕竟还是负责了。在倾城之战的第二天,便冒了生命危险找了辆军用卡车进城来接流苏。其实,他是本可以留到相对安全的浅水湾饭店的,何况当时的他并没有与流苏结婚。即便就算结婚,他也大可以不管她,如果真的自私。他的试探和与流苏的“斗计斗谋”,不过是他放心不了流苏对他的爱到底有几分而已。如此煞费苦心地借助徐太太邀了流苏至香港,又在半夜隔着电话线对流苏说“我爱你”……其实他是动了真情的。反过来也可说都市里的人虽然爱着,却又殚精竭虑耍着手腕,无非是怕自己的这份爱受到伤害,只好小心又小心地裹着,非要你明朗一点我晦暗一点的好。
佟振保和范柳原二人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有不一样的生活方
式,
但是无论是新旧兼杂的都市男人佟振保还是洋场社会的风流
绅士范柳原,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
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对待女性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
质、趋于利、薄于义。从外表看来,他们成熟稳健,事业有成,
浑身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他们擅于掌握女性心理,得体地同
喜欢的女人说俏皮话、调情。在外人眼里,他们是好丈夫、好男
人。但是他们在明媒正娶了“白玫瑰”时
,背地里又不动声色
地惹了“红玫瑰”
。相对来说这类高级别的花花公子更加务实,
他们不会因为外面的“红玫瑰”
,而打破自己的生活秩序,他们
更懂得在情感调剂的同时如何保护自己。张爱玲笔下“没有一样
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男人们无真情,在玩着爱情游戏,进行
着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视婚姻为装饰,作为社会角色
的一件雅致的摆设,一件必不可少的摆设。
放在现代来看,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故事根本无法发生。不会存在像范柳原这样的大款,掷千金只为获得一颗真心,也不太可能出现白流苏这样的女子,咬定目标只求结婚。所谓包养这回事,消灭了太多可能存在的爱情故事。因此,现在杂志上流行的爱情故事,总是以这样的模式进行:一个被包养的美丽女子,爱上一个没钱没地位的穷小子,为了爱情拼命挣脱开包养人的桎梏,最后人钱两失。与其说,这世上再没有白流苏,倒不如说,不再有范柳原。
范柳原是一个对女人很有办法的男人,不过那也只是细节,只是他们俩恋爱的方式;任何男人都是那样复杂“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白流苏)”,任何男人都喜欢老婆在床上象妓女,妓女在床上象淑女;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个负责的男人,他不会用世俗眼光来看白流苏这么一个离过婚的女人;
“ 柳原静了半晌,叹了口气。流苏道:“你有什么不称心的事?”柳原道:“多着呢。”流苏叹道:“若是像你这样自由自在的人,也要怨命,像我这样的,早就该上吊了。”柳原道:“我知道你是不快乐的。我们四周的那些坏事,坏人,你一定是看够了。可是,如果你这是第一次看见他们,你一定更看不惯,更难受。我就是这样。我回中国来的时候,已经二十四了。关于我的家乡,我做了好些梦。你可以想象到我...
范柳原是一个对女人很有办法的男人,不过那也只是细节,只是他们俩恋爱的方式;任何男人都是那样复杂“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白流苏)”,任何男人都喜欢老婆在床上象妓女,妓女在床上象淑女;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个负责的男人,他不会用世俗眼光来看白流苏这么一个离过婚的女人;
“ 柳原静了半晌,叹了口气。流苏道:“你有什么不称心的事?”柳原道:“多着呢。”流苏叹道:“若是像你这样自由自在的人,也要怨命,像我这样的,早就该上吊了。”柳原道:“我知道你是不快乐的。我们四周的那些坏事,坏人,你一定是看够了。可是,如果你这是第一次看见他们,你一定更看不惯,更难受。我就是这样。我回中国来的时候,已经二十四了。关于我的家乡,我做了好些梦。你可以想象到我是多么的失望。我受不了这个打击,不由自主的就往下溜。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流苏试着想象她是第一次看见她四嫂。她猛然叫道:“还是那样的好,初次瞧见,再坏些,再脏些,是你外面的人,你外面的东西。你若是混在那里头长大了,你怎么分得清,哪一部份是他们,哪一部份是你自己?”柳原默然。
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她这么一想,今天这点小误会,也就不放在心上。
正如西安交通大学学生拍的电影《我的黄金时代》结尾引用王小波的话那样“我也和别人一样赚票子,买房子,娶老婆,养孩子”(王小波的书我几乎没有读,不晓得他到底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恋爱的男女是傻傻的,都有一股傻气,他是一个有着忧郁气质的男人,但毕竟他们是悲哀中的幸福,香港沦陷了,成全了他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另外梅艳芳的《似是故人来》的那句“执子之手,却要分手”更令人悲叹),在乱世中,普通人能相爱是很难最后,如果我是一个女人,我不会选择范柳原,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忧郁的人,应该找个阳光一点的,不要考虑太多哲学问题的,那样才能快乐的生活;
流苏跟着范柳原是有另外原因的,“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
纯粹的爱情是美好的,可是道德成分往往让人压的抬不起头来,好比白洪普和(详见拙作《爱情余味》)
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而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另外人性就是喜新厌旧,这个谁也没有办法,嫁给范柳原如此,嫁给柳下惠也如此,时间长了他必定不在浪漫,而那些浪漫只可能在别的女人面前在有状态;女人还是独立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