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在豆瓣的得分只有5.7,但票房却超级理想——甚至,将吴宇森的《太平轮》提前打沉。大家对青春的回忆、怀念,超乎意料的发酵再发酵。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开始,一系列青春电影但凡上演就能票房大卖。这个趋势,恐怕很长时间都会惯性带动。那年,谁不匆匆?
《匆匆那年》,先是畅销小说。储积了足够的人气,读者对影视作品有着极高期待。无论好看抑或不好看,人们都想走进影院一睹为快的欲望。今年夏天,搜狐视频播出网剧版《匆匆那年》。与腾讯独播的《离婚律师》甚至做到分庭抗礼。没有亮眼的演员,也能达到这种神奇效果——可见一斑。
张一白导演的《匆匆那年》,找来天后王菲助阵。关注度陡升,为电影上映做好前期造势工作。一众主创,更是不遗余力的前往高校走场宣传。九夜茴、魏晨、宋柯、张子萱、刘同、作业本、倪妮等人,即使不算一线大咖;但是都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针对观众群,下足猛料、做够功夫。
上海首映见面会,韩寒风尘仆仆的前往捧场。先是分享初恋故事,还和彭于晏探讨起“吹泡泡”心得。韩寒现场发声力撑电影:“看《匆匆那年》,回顾自己匆匆那年的故事。”谁没有年少过呢?谁没有青春的难忘回忆。或愉悦、或痛苦,那段时光啊一去不复返。看着电影,想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最是兵行险着的,就是《匆匆那年》果断提档至12月5日。观众特别买账,似乎都在“迫不及待”的赶往这场青春盛宴。电影为何大受欢迎,有媒体总结:“青春片最大的秘诀,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成全自己的回忆。”(文/飘雨桐)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好的为何总是从前——而将来,又算什么?
白杨树上刻着:“陈寻、方茴我们永远在一起。”爱的承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匆匆的到底是什么?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青春,遥不可及的梦想。爱情,午夜梦回的温存。唯有道声“且行且珍重”,尽量让今天不要成为明天的遗憾。梦想总在远方,更多情况都是南辕北辙。
幸好还有电影,幸好还有《匆匆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