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马尔克斯: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

标签:
网摘 |
分类: 平行时空与君同 |
张颐武: 《百年孤独》终于获得了“授权”,但一个最微妙的悖论在于,它未经授权的时候,人们以最大的热情阅读它,它深刻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而“授权”到来之时,其实我们已经在缅怀它已经一去不复返的影响。小说的命运往往比小说本身还更有看头。 宁远: 在《我不是来演讲的》里,老马谈到《百年孤独》的出版,他说,全书写成后,他和妻子抱着五百九十页的书稿去邮局,邮局的人称了称,说需要八十二比索,他们没那么多钱,只好把书稿拆开,先寄去前半部,想着出版社的编辑可以先读。 唐玉雪: 此时,我已步入不惑之年。剔除岁月沉淀在心灵表层的尘霾,我日益发现和内省到自己内心信念和充沛情感的坚强内核,这内核历久弥新,虽经历时间冲洗而愈加执着顽固,晶莹闪耀。我与谁都不争,与谁争我都不屑,我的眼睛只看到时间、命运、孤独和死亡,我问自己,这是不是生命永恒之本质?我用手紧抓住语言,并以语言为唯一的工具与之抗争和妥协,争执与和解,同生共死,一起纠缠厮守,直至湮灭为飞灰。 洪烛: 《百年孤独》与其说是一部孤独之书,莫如说是一部反孤独之书——以自己的语法、词汇和结构反抗着孤独的暴政。马尔克斯与其说是一位因孤独而出名的作家,莫如说他是因谴责孤独而出名的。甚至我们,与其说是一群孤独的读者,莫如说渴望通过阅读打破自身乃至群体的孤独。 沃阅读: 《百年孤独》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晦涩,也不是因为他在问题上的创新,是因为他的预见性,也是因为他的讽刺性和真实性。这是我们在看其他拉美文学时能够感受到的,因为最终,他们都只是他们自己而已。 夜阑的寂静,让时间感觉凝固,翻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最后一章,兴奋仅仅只是一瞬间。很像一个孤独的行者,终于走完一段漫长而期待尽头的苦旅,却突然迷失了方向。瞻望回程的忐忑,让人茫然而陌生,弥漫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夜不能寐。 书,大体可分为水与酒。水清淡甘冽,解人乏渴,助人汲取营养;而酒浓烈绵厚,可提精神舒快意,让人心驰天外,豪情万端。而被称为药的书,定是世上奇书,晦涩婉转,高深莫测,初读或许不知所云,深读才知寓意深邃,曲径通幽。 博尔赫斯曾评价《百年孤独》是一部最能体现西班牙浪漫主义色彩的书,通篇几乎没有爱情,却甚为浪漫。 细细想来,正是孤独造就了这种浪漫。孤独并不是可耻的、需要摒弃和践踏的,书中的每一个人经过的挣扎,最终都在孤独里找到了依靠,对于他们来说,这甚至比爱情更为可亲。 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孤独,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亲爱的孤独。当他们这么想的时候,就已经足够美丽、足够浪漫了。 叶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