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恐婚族,不是所有人这辈子都必须要结婚

(2009-11-11 22:04:32)
标签:

婚姻

爱情

恐婚

剩男剩女

光棍节

情感

恐婚族,不是所有人这辈子都必须要结婚

 

策划、执行:何菲

 

 

恐婚如今已经是个全球化的问题。尤其在女性拥有独立的生存条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自我意识充分膨胀的当代,恐婚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症候。都市剩男剩女一边憧憬着爱情,一边警惕着婚姻。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统一的:单身的孤独总比婚姻的痛苦好。情感专家也说,“我从来不把白头到老当作我的婚姻诉求,而且一对老人携手坐在夕阳下也没什么好羡慕的——失去了出轨外遇的能力,当然只能这样。”

如果说恐婚是现代剩男剩女的症状,那么速婚,则是对抗恐婚心理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不由分说先结了再说,导致如今离婚率的飙升。中国都市人的婚姻,从三口之家退化为不要孩子的丁克族,又从丁克族逐步进入了“不婚”时代。

很多人之所以会对单身生活抱残守缺,源于他们已将这种生活视为常态,因此婚姻生活就格外显得灾难深重。其实,拒绝婚姻也将失去感受另外一种生活的机会,世上的幸福有千万种,单身的你是否甘心只拥有过一种?


   城外的人也犹豫上了

文/宋毅

核心言论:“这世界上男男女女如同一片汪洋般浩瀚,你怎么确定手里的这个就是对的”。

恐婚指数:五颗星

 

我29岁,是一个上海最普通的格子间白领,收入普通,不吸烟、不喝酒、不关机、不赌钱,过着朝九晚五加双休的宅男生活。拿如今最流行的词形容,是一个典型的“经济适用男”。身为一个“经济适用男”,到了29岁这个年纪,依然未婚,在传统眼光看来,显然是有“罪过”的,于是父母、长辈、亲戚和父母的同龄朋友,相亲活动也开始滚滚而来。

有时候扪心自问,想结婚吗?其实结婚还是想的,谁不想娇妻在房,红袖添香呢?可是所谓“上海居大不易,上海婚更不易”,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有太多太多的因素能让人恐婚。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房子问题,如今热播的《蜗居》主角可以为了一套房子而毫不在意地去当二奶。剧情看似触目惊心,可在如今,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所在多有。如果连一套房子都没有,恐怕是没有多少女人会肯嫁的,就算女方不在乎,女方的家庭也不可能不在乎。甚至对于某些家庭而言,光有房子还不行,还得讲究地段,面积。例如本人的一个同事,与女友感情稳定,本人家里在中环内也有一套不错的房子。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家里提出要么徐汇、黄浦、静安三个区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要么就别想结婚。无奈之下双方只能拗断。如今为了结婚而成为房奴的人比比皆是,甚至因此又有一个新名词叫“啃老族”,动辄上百万的房子靠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如何能够负担?只能花光父母这辈子积攒的最后一枚铜板。当结婚的时候不知道对方是因为房子还是因为自己这个人而婚,那这样的婚姻又如何让人期待呢?

在目前这个信息社会,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足够多的信息,对婚姻自然也是如此。现代人之间对于感情和婚姻的交流越来越多,大多在未婚时就已经明白了婚姻的部分现实情况,婚姻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所以城外的人也犹豫上了,我的真爱肯定是她吗?就如掰玉米,一路掰过来,总觉得之前掰的不够好,所以想要看看后面的,这世界上男男女女如同一片汪洋般浩瀚,你怎么确定手里的这个就是对的。

当然,担心对方不是真爱只是恐婚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失去自由的危险也是原因之一。一旦激情变为责任,荷尔蒙的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如今是一个独生子女的世界,两人的结合不单是仅仅接收了对方,更连带了对方的家庭,甚至还有后面的生育与抚养后代的责任。前苏联曾有机构对15000多对夫妻进行了调查,其中过7成是因爱而结婚,近2成是因为人人都结,不足1成是为利益结婚。而调查结果出人意料,为爱而结合的百分之一百感到不幸福,为利益而结合的满意度最高。连先锋青年韩寒在不久前也说过“爱情是短暂的,金钱是永恒的”这种话,这都是爱情的浪漫与婚姻的世俗相对立的证据。怪不得没有爱情的人恐婚,而有爱情的人同样恐婚呢?

曾经有人讲过这样的话:旧式婚姻先娶后奸,新式婚姻先奸后娶,而摩登的同居则是先奸而后不娶。自由与责任哪一种更可怕,还真不好说……

 

 

凤凰女和孔雀男的爱情

文/小威

核心言论:“当自命不凡的凤凰遇上同样光芒四射的孔雀时,那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实力较量”。

恐婚指数:五颗星

 

他们相识那年,他27岁,她28岁,正是父母眼中老大不小的年纪。岁月的晕轮早已漫过青春的梢头,他们都试图在现实与爱情的缝隙中焦急的寻找着“交集”,努力在“奔三”之前步入婚姻的殿堂。

她,来自北方一座40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是家人眼中的“凤凰女”。

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土著”,是亲友眼中的“孔雀男”。

她,全国重点高校的硕士毕业,成绩优异,工作稳定。

他,本市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外企供职,高薪阶层。

她,父母都是公务员。

他,父母均是工薪阶层。

……

他和她在朋友的介绍中相识,她稀有的北方特质吸引了憨厚朴实的他,他知冷暖、重感情的个性让身处异地的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馨。于是,他们很自然的走在一起。交往3个月后,她才在母亲的“逼问”下,简单地说起自己的感情状况。见面当晚,他便接受了父母一夜的盘问,并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十几个问题,第二次赴约。果然,她的回答,让他满意,她的坦率,令他感动。他的诸多问题,令她心疑。她没有做声,25岁以后的女人比以往更加懂得:世上没有完美,爱情不能存在太多的猜忌。

浪漫的日子如期而至,他们的感情也日渐升温。她活泼开朗、喜怒溢于言表,他内向稳重、感情内敛,朋友们说他们是互补的“绝配”,他们也认为此生的漂泊的爱情即将停泊靠岸。

终于到了要见家长的一天,她精心打扮、穿戴得体,与他一同出现在众人面前。在他的家长和众多叔叔阿姨的注视下,她羞怯的像只受伤的小鸟,彷佛回到了青涩懵懂的初恋年代。亲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狂轰滥炸般的不断提问,她很耐心地把几个月前的问题逐一详细的回答一遍。此刻她的感觉,像是第一次找工作时面对众多考官。最后,他的父母一脸骄傲地把他从小到大的全部优点统统讲述了一翻,她忽然间感觉自己大脑的转速跟不上对方讲话的频率,大脑内存的空间也突然变得狭小不堪。

接下来的交往中,她的脑海不断自觉不自觉的强化着这样的一些概念:他从小到大都很优秀、与很多条件相当不错的上海小姑娘擦身而过、家里有房又有车……而他的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日益进步的事业,也带给了她深深的压力。一项骄傲的她,独处时竟也会感到突如其来的自卑,她眼中原本相貌平平的他,此时的头上彷佛也笼罩着一层闪亮的光环。她开始体会年龄赋予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涵义,开始惧怕感情褪去后的失落和孤单。每一次他说爱她时,她的眼神总是充满了渴望和疑惑,每一次他的迟到和爽约都会带给她很长时间的惴惴不安。学校里一直备受男生追捧的她第一次感觉到爱一个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带给她对爱情深深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疑虑。她开始喜欢在别人的故事中设想自己未来的轮廓,与他的交往也由开始时的形影不离,变为若即若离的逐渐疏远。

她终于明白,当自命不凡的“凤凰”遇上同样光芒四射的孔雀时,那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实力“较量”,而她,却不愿轻易败下阵来。也许屈居于孔雀的光芒下面,她会生活的更加轻松、安逸,然而她却不愿将涅槃时的痛苦轻易埋葬。当他将一枚闪亮的钻戒套向她纤细的中指时,她选择了退缩。她惧怕他强大的臂膀和婚姻的温床会掩埋她不断奋斗的动力,在理想和婚姻面前,她宁愿做一只孤独的凤凰。

 

 

婚姻是个学校,爱情是个游乐场

文/吕仁(美国)

核心言论:“我爱他爱得透彻并不是因为要永远,只觉得两个人对婚姻都没有追求,才可以把爱情进行下去”。

恐婚指数:四颗星

 

“给我点时间,然后我们就结婚吧。”地铁呼啸地进入人民公园地铁站台前的那个“滴答”,康突然在我耳边呢喃了一下。这几个看似不经意的字像错过月台的地铁,没有在我的心上停留,直接进入我毫无准备的思绪,没想到感情已经过站了。康的话语在周围彩信的喧哗声中被淹没,我则是看默片的观众,只知道他的嘴唇快速地上下翻动,却听不到一个字。他每说完一小段,都要给我一个很热烈的拥抱,然后两个人就被后面急急忙忙赶回家的人们推进了地铁车厢。

地铁开始慢慢启动了,康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只在我的耳边又轻声耳语道,“SAY YES”,眼中也充满了期待,只是这样的呼唤,还夹杂着地铁广播里的各种小心地铁关门、扒手、注意前方到达站提醒,但没有一句在提醒说要小心求婚。我的眼前除了康,还顺便看到他背后某个妇女健康的公益广告,一个美女摸着自己赤裸裸的胸口,“三分钟护你一生”。自己算一算刚刚所经历的那三分钟,不知道能否保护自己的一生,是否自己对他太好,而忘记了这种日积月累很容易就一不小心被人误认为我在为踏进婚姻做准备。

我含糊地说了句,“你说好就好”,也不想他再问我第二次,便将头埋到了他的怀里。只是对康来说,这样的回答远没有“我想了那天想了很久了”之类的回答来得叫人振奋。当初旧同事“天仙姐姐”曾经提及向我爆料,康其实早已结婚。看来不假,只是那个妻子从来没有现过形,他也如单身人士般带我去他那很雅皮的家,而且还常在我这里彻夜不归。不过看来他口中的“时间”,应该是去解决他那一纸婚约。

婚姻是个学校,爱情是个游乐场。学校里约束多但将来出路好,但游乐场不管你来自何方,只要玩的高兴就可以。康充其量是个香港的迪士尼,地方小能玩到这样也就可以了。只是一旦要走进婚姻,所有要面对的东西就会突然变得很多。在公司为了拼业绩,硬着头皮去和部门里的牛头马面们凑合在一起,已经够我受的了。为了段婚姻的经营,把康改造成一间学校,我做不到。原本以为像他这样还有一纸婚姻的男人,对婚姻已经没有向往,也没有未来,这样在一起的每一天互相都会珍惜。只是没想到,他的第一次婚姻还没有脱手,已经在兴致勃勃地张罗自己的第二次婚姻了。

我们的手依旧交缠地挽在一起,他戴着我去纽约开会时,替他买的MOVADO手表,而我的左手也戴着他送的TIFFANY。地铁在往前方去,思绪却回到了那个从前。记得那是除夕前夕的纽约,我的网友平一定要尽地主之谊带我在市内逛一逛,无意中看中了那只线条简约但却很有棱角的MOVADO手表,就当场买了下来,并迫不及待地想回家戴到康的手上,于是即刻更改了原先的行程,更不想和平在时代广场一起倒数共度新年,交了更改航班所需的罚款便提早回家。当把这个漂亮的礼物包交到康手里时,他也是有备而来,直接把TIFFANY手表戴到了我的手上。我爱他爱得透彻并不是因为要永远,只觉得两个人对婚姻都没有追求,才可以把爱情进行下去,只是没想到他最后还是要往婚姻里钻,是否是我错了。.

地铁到站了。出了地铁口,才发现我的TIFFANY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手腕上滑走了。两个人在路上来回找了几次也没有找到。我的泪水不停地掉,康安慰地说,“没关系,将来买结婚戒指时,我们顺便再去买个对表。”我就在那时感情防线垮了,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结婚,何必两件事放在一起讲。匆忙地从康的身边逃开了。他在追赶我的一路上,不知道撞到什么东西,只听见一声清脆的敲击声,应该是他的手表也被带到了,我却没有回头看上一眼。

从此和康还继续在同个公司不同部门上班,只是本来已经对外被我们冷处理的恋情,更加在他求婚失败后变成潜伏,互相见到时也都把对方当作透明。偶然他上来我们部门,也不是找我,而是来看看部门里新来的那个胸大无脑的小助理。助理每次见到他都娇滴滴地叫他声“康师傅”。康师傅后来也为了送助理上下班方便,改为开车。为了显出自己和助理一样的青春,师傅更加改戴SWATCHI了。

不久,我被调往纽约总部做事,和以前的网友平近了。成为常见面的朋友。我们从一起看画展、听音乐会、和他一起参加同学的聚会开始平静交往,没有想过未来的路会如何走,只是让他的过去如同一小片一小片的看似互不相连的拼图,在这平静旅程中,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平。到后来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去看新房子时,平流露出对家的渴望,并说他也不想每天来回接送我上下班。我马上接口说,我们结婚吧。

现在我做了平的太太,每每说起求婚,平都会哈哈一笑,从没见过女人向男人求婚求得那么急的。万一房子不是买给我和他的话,他就这么多了我这样一房小妾。

和康现在倒成了网友,偶然还会联系一下,他把之前的一切婚姻问题打了个包,算在大胸助理的头上,婚史也就漂白了。说现在自己不但怕结婚,还怕离婚,所以有点里外不是人,反让平讨了个便宜。其实康虽然乐此不疲地在追求婚姻,他却是个真正害怕结婚的人。因为他结婚的目的都是在掩盖上一次的婚姻错误真相,只是一次次的掩盖,到最后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好日子
后一篇:我在都江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