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市政协小礼堂,参加周海婴先生80岁的庆生宴。
海婴先生高大,浓眉,儒雅有型的银发,条纹衬衫,依旧风度翩翩。
我左手边是马尚龙、龙少,右手边陆康、冷兄。对面是令飞。
还有我们宣传部的老部长。老诗人白桦和他夫人,程十发的公子程多多,夏征农的公子夏晓东等。
马尚龙与我低语,白桦是个多么有魅力的人。有时和女孩说着说着话,会突然脸红起来。很让人心动的可爱啊。1989年到现在,20年了。时间啊……
去年初秋在鲁迅公园,参加周海婴先生《镜匣人间》摄影展和79岁生日宴。那天去的人有冷兄、红红。一年过的真快……
周令飞特地向他父亲介绍了我。前段日子我曾替海婴先生梳理了一篇他的大作《航向新中国——新政协前奏曲》。这几日海婴先生在上海居住,闲暇正好看了我的书。
海婴先生和我站在一旁聊了许久。他对我的书表示了很大的认可和欣赏,他说出书里的很多内容、细节,这让我十分感动。他说自己大学里念了两年社会学,觉得我的书很有当代上海社会生态心态的神韵。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名片夹,找出一张名片给我。邀我去北京他家做客。
名片极简单,单色,酷到只是一张写字纸那么薄。
周海婴是鲁迅独子,与郭沫若、茅盾等文豪相熟,能对我这样的晚辈热忱鼓励,着实让我幸福了许久。攥着那张名片,我小心的藏到名片夹最里层。
他跟令飞说,看了我的书第一篇,不好看。绕来绕去的。但一天看下来,入迷,说,不得了,不得了。
欣然受邀与周海婴全家合影数张。第一次见到令飞的太太,娇小,娴雅,淡定,朴素,秀气的脸型,漂亮英气的眉毛。在她身上还是能找出与周令飞当年那场跨越海峡两岸的灼人爱情的印痕。
一桌笑谈:要论绕来绕去,谁也比不上鲁迅的毫毛。中学读鲁迅,一篇文章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明褒实贬,明贬实褒,含义复杂得不得了,有陈年酒味。
我喜欢的鲁迅课文,初中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中是《故乡》。因我念中文系,大学语文课本里还有《伤逝》。都是清新隽永型,无甚火药味。
餐后,陆康、龙少和我在我家门口的咖啡馆喝茶聊天到深夜。陆康慨叹,身边众人由于境遇过顺,脆弱者太多。受过磨难的人就不一样,比如山青,他的能力和能量是无限的,临门一脚绝不犹豫。得与失总是并存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总会错过好时机。
是啊,能入地,才能上天。不自伤,才能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