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卫校以前在次南门,学校后边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窄小巷子,其中有一条巷子里,有一个不起眼的店面,专门卖清水烫。
清水烫算是麻辣烫的亲戚:用棒骨、鸡架、黄豆和生姜、砂仁熬出乳白的浓汤,吃的时候把各种蔬菜豆腐放进汤里烫熟,再配一个加了水豆豉的辣椒水、叫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很好吃,我往往连汤都喝光。清水烫做得好的店家,汤色白而洁净,骨油香味扑鼻,就算不用蘸水,烫好的蔬菜也清甜鲜美,原滋原味。
这家店面非常小,一半是客厅,一半拿来卖清水烫,家里用的电视机沙发就放在一边,门口有个小冰箱,我不用看都知道里边放着什么——几个不锈钢的大托盘,上面放着一串串猪板筋。猪板筋是猪里脊上的一层筋膜,白色,有韧性,肉摊老板会很小心的把这层筋膜和一层薄薄的瘦肉一起分离下来,用高出其他部位的售价卖出,普通的瘦肉现在大概是16元一斤,而猪板筋是30元一斤,每头猪上也就只有两三斤而已,很少。清水烫店的老板把买回来的猪板筋切成小拇指一个指节那么大的一坨坨,三坨穿成一串,每一串2毛钱,嗯,这个两毛钱的价格大约是在十五年以前。
我超爱猪板筋,它有多好吃呢?那层白色的筋膜烫熟以后就会变得软糯滑溜、咬在牙齿上有点黏,附着其上的瘦肉又是脆的,简直都等不及多嚼两下就滑进喉咙了。可是每一串上的猪板筋毕竟太少,就算拿一大把,也不过解馋而已,根本吃不够。所以猪板筋只能算每一顿的点缀,我更多的则是在吃白菜、吃藕片、吃香菜、吃土豆片,可是我心里只有猪板筋。
所以我就盯着老板的冰箱想:“什么时候等有钱了,我就要来吃个够。”然后脑补了珠光宝气的我款款走进小店,指着冰箱让老板把所有的不锈钢大托盘都抬出来,全部涮进锅里。而我再也不用省着吃,我要一串一串的撸着吃。
十多年过去了,我并没有珠光宝气,也并没有钱,但是我还是可以吃很多猪板筋了,菜市场里新鲜的猪板筋只有早上才有,30一斤,我买两斤回家,切成条,可以涮火锅吃,也可以爆炒吃,还可以烤着吃。所以我可以很欣慰的说——在我的人生里,至少这个关于猪板筋的梦想,我是实现了。
对了,那时候除了吃猪板筋这个乐趣以外,我晚上还会去泡网吧,带着姨妈家的雅婷表妹,两个人跑去安云路上的一家网吧玩,不打游戏,纯码字和纯聊天,写帖子就发在新浪的金庸客栈和榕树下,聊天就在碧海银沙的“天涯若比邻”聊天室,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有那么多话要说,整晚都在噼里啪啦打字。最大的梦想则是能当上聊天室的管理员,让自己的名字变成红色,挂在右边最上方,跟每一个进来的人打招呼,或者正义凛然的把捣乱的人踢出去。
记忆就只有这么短,来个宫爆猪板筋的菜谱吧:
主材料:猪板筋、芹菜、青蒜
配料:生姜、蒜瓣、料酒、淀粉、豆瓣酱、生抽、油辣椒或者辣椒圈
猪板筋切成手指粗细的条,加淀粉、料酒和少许生抽抓匀腌制十五分钟,热锅冷油,烧热后放入猪板筋快速翻炒至7成熟,起锅滤油备用。锅底油重新烧热后加入生姜丝,拍碎的蒜瓣进去煸出香味,加豆瓣酱、油辣椒炒香,再把猪板筋和芹菜梗一起倒进锅里翻炒,最后撒一把青蒜起锅。
就算是第一顿没吃完,剩下的猪板筋留着第二天带便当,米饭上铺满宫爆板筋,微波炉一转,叮的一声,蒜香肉香酱香扑鼻——比前一天还好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