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本《佐贺的超级阿嬷》,每天晚上念一段给猪八戒听,我们两个都经常为了里面的内容乐不可支。
故事很简单,城里的单亲妈妈无暇照顾幼子,于是把他送到乡下的外婆家生活。乡下的日子非常贫寒,可是可爱的阿嬷却总能将日子过得非常有趣,且从不悲观抱怨。
从猪八戒三岁左右,我就给他念各种故事,其中大多都是这种亲切朴实的书,例如《窗边的小豆豆》、《再见了!可鲁》以及郑渊洁的一部分童话故事。念书的时候,他坐在旁边,我用手指一个个指着字儿念,慢慢的,猪八戒逐渐阅读有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字。
有时候,他一个人也会坐在沙发一角,像模像样的抱着一本书看的很认真。我有时候凑过去问:“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啊?”他会回答:“没有!”
——————其实是有的,只不过猪八戒跟我性格很像,大而化之,囫囵一下就过去了,反正以后慢慢就认识了,也不着急非得认识它。
去年,我买了两本妹尾河童的书,一本是《窥视印度》,一本是《河童旅行素描本》,这两本书都非常有趣。作者妹尾河童在旅行的过程中,通过速写不断画下他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有街道、旅馆、小贩、恒河边的葬礼等等,非常生动,简直比照片有趣多了。于是我也鼓励猪八戒去看这本书,他看不懂黑白的速写图,我就尽量耐心的告诉他。其中一幅图,上面是孟买街头的双层大巴车,拥挤得连车门外都吊着乘客,歪歪斜斜的从街头驶过,作者画得非常细致,连车厢顶部右角的凹陷都画进去了。画完以后,他又在这个角落里注解——“这么高的地方,怎么也能撞成这样?”
妹尾河童是个有趣的老头子,充满着可爱的好奇心,在他出发前往印度之前,他的家人曾经叮嘱他:“千万不要去恒河里学当地人沐浴。”
可是等他到了恒河边,看到河里的虔诚信徒们,他就忍不住偷偷想:“反正家里人也不知道。”然后果然下河泡了一阵,换来的代价是严重拉稀三天,差点就交待了。
猪八戒看到这些情节,简直好奇不已,我很能理解他的好奇,那是一种:“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啊!”的心情,而世界之大,我们所知的不过沧海一粟,整个人生,也只能不断从书本里、旅行里争取两粟,三粟,七八粟而已。
回到之前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由于阿嬷家生活贫困,她就在门前的河流里拦了一根木头,这样一来,从上游飘下来的、别人扔掉的形状不好看的蔬菜啊,半新不旧的鞋子什么的,就都能为己所用了。就连木片碎屑,也能捞起来晒干了当柴火烧。
每年的盂兰盆节,上游有人放下祭奠先人的小船,船上放着食物果品和鲜花,这对于阿嬷来说,简直就是一年一度的盛宴。她拦下小船,将食物拿出来,再恭恭敬敬的把小船放回河里,并说:“谢谢!”
这段文章的结尾部分里,作者写道:“一开始,还很担心这样会招来菩萨的怨怒,可是后来想想,如果菩萨会因此惩罚我们,那这样的菩萨会让人觉得没有菩萨心肠。”
————————
也许会有人觉得我怎么总给猪八戒看日本人写的书,这一点我也很无语,我只是按照我所希望他接受的内容来选择他的读物,这与地域和国家无干。现在国内能看的儿童读物实在太少了,翻开一看,尽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的故事,要么就是为了销售玩具而敷衍出来的长篇漫画,实在没法选择。
前些天带猪八戒去书店,他自己选择了一本少儿大百科之《恐龙》篇,这让我很高兴————自然和历史,永远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敬畏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