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刊物写的书评,因此有点小严肃。那份感动是真实的。)
阿富汗,这个名字,一直以来,在我的眼里,它的相关词应该是:子弹、残垣断壁、爆炸、塔利班、巴米扬、眼神麻木的人、尸体等等。
可是,自从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打开《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封面,当书本在我手里被一页一页翻过以后,我开始看见了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美丽富裕与宁静的阿富汗-----虽然,这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让时光倒流片刻吧,使我们能够回到大约半个世纪前:那时候,喀布尔街头伫立着漂亮的房屋;富裕人家的庄园里鲜花怒放;快乐的小孩子从街道这边,跑到另外一边;大学里面,绿草如茵,树荫下坐着闲谈的老师和学生;轿车在墙外穿梭而过,开车的司机彬彬有礼,露出灿烂的笑容。
是的,在战争以前,阿富汗就是这样的,跟任何一个沐浴在和平安静里的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书里描述了阿米尔在多年以后,看见哈桑唯一的一张照片时,原文是这样写的:“一个高高的男子,头戴白色头巾,身穿绿色条纹长袍,和一个小男孩站在一扇锻铁大门前面。阳光从左边射下,在他那张圆脸投下半边阴影。他眯眼,对着镜头微笑,显示出缺了两个门牙。即使在这张模糊的宝丽莱照片上,这个带着头巾的男人也给人自信、安适的感觉。这可以从他站立的样子看出来:他双脚微微分开,手臂舒适地在胸前交叉,他的头稍微有些倾向太阳。但更多的是体现在他的微笑上。看着这张照片,人们一定会想,这个男人认为世界对他来说很美好。”
看完这段文字,我仿佛亲眼看见哈桑,这个经受了巨大磨难却笑容依旧,永远记得感恩的男子-------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无论身在痛苦或是危险,无论是否遭到打击和歧视,他永远有一颗纯净清洁的心,永远善待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至于阿米尔,他其实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勇敢面对自己犯下的罪过,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对这罪过始终不忘,并且任凭时间流逝,最终还能将这过错尽己所能的补救了回来。
当我看到书的最后,阿米尔去为索拉博追风筝的时候,回头微笑着跟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下来,为了索拉博,为了阿米尔,为了哈桑,为了阿里,为了曾经的那个美好安详的阿富汗。
从心里,我深深的希望,终有那么一天,阿富汗会变回它原来的样子,到那个时候,绿树、鲜花和笑容,会重新散落在这个帕米尔高原的国度上。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