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当时年少 |
我要流进小溪里。
溪水溪水你到哪里去?
我要流进江河里。
江水河水你们要到哪里去?
我们都要流进海洋里。
泉水到小溪,小溪到江河,江河最后都流进海洋,那时候我没有见过大海,这知道那是蓝色的美丽的一片大水,离我远得很,可是念了这篇课文,原来身边的溪流泉水,原来全部都要流到大海里面去.心里就愣得很.这种感觉要我用文字表达出来,我到现在也做不到.可是我就那么羡慕这些水流-----它们要走那么远的路,城市乡村,急流险滩,深山峡谷,一路走下去.最后会到达那么远的大海.羡慕得要疯掉了.
世界广大的认知,大约就是从这篇课文开始的.
后来还很喜欢<腊八粥>这课,那些文字简单质朴,可是满纸都透着香甜,我从此又很想吃腊八粥,可是到现在,还从来没有吃到过.我不会做.所以虽然八宝粥并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喜欢买.就因为感觉上它们的接近.关于吃的课文,还有张洁那篇说荠菜的,也是向往得很,可是我一直到上个月,才晓得荠菜是什么样子.更别说吃了.带着猪八戒没时间去挖荠菜,只怕到了野外,光有时间给他挖坑埋大便.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印象很深的,顽童种种,尽皆在录,我没有看到班蟊放屁,可是我吃过覆盆子,也摘过腊梅花,也喜欢在野草丛生的地方埋头苦玩,因此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如痴如醉,并且在桌上刻了个"早"字,哪怕刻了以后也还是一样迟到.
古文里最喜欢是<桃花源记>,到现在也还能背诵老长一段,那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差,又面临中考,因此心理压力大得很,十多岁的小姑娘,屡屡在日记里写下要自杀的话.现在翻了看也为之恻然.所以喜欢这篇文章是有原因的---寻得桃源好避秦.
在桃花源里,没有科举,当然也就没有中考,天天种地晒太阳,戴月荷锄归,真是好享受.
等到再往后,就几乎没有喜欢的课文了,基本上政治气息越发浓厚,不喜欢.
想到小学的时候,春天开学,窗户外面有一棵李树,开了满满的花,一群小学生坐在教室里,个个都背着小手在身后,用整齐的童声念: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那时候,对自己身处的这个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才是真正的,纯洁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