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书育人,与“众”不同

(2011-09-02 19:49:02)
标签:

教育

 

                               教书育人,与“众”不同

                    

    上大学之前,我从没想过什么样的历史老师算是优秀的历史教师,因为我从没想过当老师,就算当也是英语老师,怎么会当历史老师?但上了大学的我,时刻都在思考什么样的历史老师是优秀的历史教师,因为这辈子我都会是历史教师。思考了很多,我把一个完美的、优秀的历史教师形象总结了出来,当老师要懂得“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要有一心,二感,三性,四观,五力。很理想很完美,但真要做到很不容易。

一心

    当历史老师的前提并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心,一颗真正热爱历史,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学生的心。当你有了这颗心,那么,即使你现有的知识储备不够,但你会努力的去充实、去学习;即使你现在的课不够精彩、不吸引人,但你会努力的去思考如何改进;即使你还不懂得如何与学生相处,但你会努力的去调整自己。一颗热爱之心是促使教师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与拼搏的最大的助推器。

二感:

1.认同感:这是课堂中很重要的影响上课效果的因素之一。一个历史教师要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潜意识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中,这需要一定的教学智慧。当学生进入教师给他创设的一个肯定及认可的环境中,他在集体中得到了公众认可,他会产生对老师及同学的信任感,进而产生自我认可,会真正的融入教学之中,会有效的配合教师教学。进而产生自豪感,为上你的历史课而自豪,为在这个班级生活而自豪。

2.责任感:历史教师不仅对于上课这件事要有责任感,即认真备课,认真教学,认真反思。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未来成长负责任,即讲述的历史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历史是要还原真相,但是否所有的历史真相都适合讲给学生,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三性:

1.感性——直观性:每一个历史老师都要记住:学生仍是一个孩子。中学的他们还是身处于感性多于理性阶段。这样的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们对于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力强一些,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更适合大多数学生。由感性浅入,但不要过浅,针对所教学生的层次自行设定。但不论如何生动形象,最终都要深入到理性的思考中去,这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要求。

2.理性——思维性:历史课不是历史故事课,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教学,但最终落脚点却要放在故事背后的历史规律,历史本质上。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述感性方法的教学最后要有一个教学所要达到的最后高度,由感性深入到理性,潜移默化,让学生在上历史课后有一定的感悟与思考。这一点不一定是短期内实现,也许是对学生人生的默默的影响。

3.逻辑性:历史教师对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要注意逻辑性,如何层层引导,最终到达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一个有挑战性有难度的问题。因为不能设计的过满,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理解所支配的时间。除历史课堂的逻辑性教学外,还要力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逻辑性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人生都有重要影响。

四观:

1.平等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将学生分三六九等,要讲求平等公平。由于学生学习程度的快慢效果不同,要在教学中因材施教。课堂上尽量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感情,对学习困难的同学提问要注意适宜难度,提高其自信心,但也要适当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对学习较快的同学留一定的拔高思考题。一般来说,中学时,学生得到了某位老师的关注,他就会产生幸福感,会留心这位老师的要求并力图做到,以此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与赞扬。在评价学生时,这一观点同样至关重要,学生感到了平等,对历史教师才会尊重,这是互相作用的。

2.全球观:生活在当今全球化社会,历史教学也要与世界接轨,不仅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方法,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借鉴历史为当今服务,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不要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某一时代,而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把世界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突破民族情结,走向世界。教育学生成为心怀天下之人。视野开阔,思维才能开阔,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多样,生活中遇到困难问题同理可灵活解决。

3.发展观:历史课堂特点之一要讲究与时俱进,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课堂上联系当今时事政治与古代事件结合,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历史并关注现实。对于学生评价也讲求发展的观点,不能总用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成长是发展变化的,要关注学生的每一阶段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评价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4.人生观:历史教师的一生与历史为伍,这就要求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要渊博,精确,多样,对历史教育要深入理解,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这些都离不开对于书籍的阅读。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历史教师的书籍更要丰富多样,有历史类的,教育类的,文学艺术自然科技类的,凡是教学当中需要讲授的知识,历史教师自身就要尽量了解,才能向学生传达有效的学习信息。可以准备摘录本,教学笔记,听课笔记,教育日记等等。此外,教师也应重视科研,这是对于教学的一种反思与改进形式,通过论文等科研形式不仅总结自己得失,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教学,也给其他历史教师以借鉴,互相学习、补充,共同促进历史教育的发展。

五力:

1.创造力:历史课堂要充满创造力,充满想象力,讲课形式丰富多样,富于变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兴趣。历史课也可以有趣起来,形式内容不拘一格,课堂上放音频、视频、图片,讲故事,组织活动,演历史剧,适当时绘画讲解某一知识等等形式让教科书的内容活起来。这也是对教科书的一种创造性的整合。越是充满了创造力的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越好,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调动了他们自身的创造力与参与感。

2.表现力:这是对历史教师自身的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就要富有魅力,包括普通话要标准、语速语调语气得当;板书整洁、简明扼要;形体语言优美适宜、落落大方;注意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如提问,眼神交流等;课件制作技术性高,吸引人;讲解内容要生动活泼,利于学生理解;讲课热情阳光保持好心态,感染学生等等。课后平易近人又不失威严。这些魅力是吸引学生喜爱你,喜爱你的历史课的外在形式,也是优秀课堂最基本的要求。

3.观察力:教师这一职业特点使教师与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交流,这就潜意识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力,善于捕捉学生心态,从而恰当的引导,提问,设计教学,这一点对课堂教学、课后师生互动都很有益,会使学生感觉你是一个体贴关心他们的好老师。

4.凝聚力:历史教师也许会同时是班主任,这一点要求教师要有凝聚力,领导力。如前所说,要让学生有认同感,在这个集体中有认同感,在课堂上有认同感,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方式方法,在管理上注意主次事件前后顺序,注意处理学生间关系,适当放权,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班级的主人,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性。

5.影响力: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也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老师,他记住的不是你是历史教师,而是你这个人。你的品格内涵让人钦佩,你的知识渊博让人景仰,你在课上课后与他们接触教给他们的东西,不单对他们考试有用,同样对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甚至人生都有影响,让学生对你这个人,对你的课堂,对你说过的某一句话难忘,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

 

    以上就是我思考并总结的优秀历史教师应具有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琐碎点如要有健康的身体,随时都保持一些意识,如角色意识,危机意识等。以上所谈的关注点是教师与学生的角度,但教师在家庭中与家人,在学校中与领导、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也至关重要,也需注意,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使教师心情愉悦,上课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在此不详谈了。

 

 

 

    从小到大,我所接触的历史老师都是比较普通的,他们有各自的特点,但都主要以课本,教参,试题讲课,给我扩充的知识特别的少,也没有什么深度。因此从来我对历史都不是很感兴趣。但其中一位老师的一个做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总是喜欢领我们看目录,记目录,这样的宏观把握历史框架我很赞同。其他老师影响不大,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中学时某一位老师得同学心,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一学科感兴趣。但上了大学,突然发现历史这么有意思,讲课的专业老师在自己的领域知识渊博,为人宽厚,让我敬仰。但我同样认为大学老师与中学老师是不同的,关注点不同,大学老师关注的是学术本身,而中学老师关注的是学生本身。因此在中学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讲求的东西更多。

    我很喜欢苏争艳老师和徐赐成老师。两位老师都是中学一线教师,所以教给我们的东西特别实用。苏老师教会我们一些讲课需注意的技巧,而徐老师教会我们的是讲课的内容本身,一些思想。我认为两者都很重要,因为内容要通过形式表现,形式要有内容做基础才不浮华。徐老师所说的每节课都要有主题,令我印象最深刻,我觉得这也是课堂内容的灵魂。同样他的积极进取,不断思考,不向生活低头的精神,也是让我喜欢的地方。我的生活也是充满了坎坷与挫折,这就让我仿佛找到了一个相似的榜样,以后可以朝他这个方向努力成长。这就是他们的影响力,让我们记住了这两位老师的名字,因为他们都是在做自己,做自己你才特别,要与众不同,你才会被学生喜爱。现在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样,有个性的老师讲课学生也喜欢听。

我经常看一些优秀教师讲课视频,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的课堂,但透露出的确是这些老师的知识,思想,智慧,教育观,人格魅力等等。各自的优点都应学习,而缺点都应注意。如红人袁腾飞,他之所以红是因为从他那里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我们暂且不评论他讲的内容是否适宜,但他所讲的东西是全新的,突破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的,这点是值得学习的,并不是学习他的口无遮拦,而是智慧的选取多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认清历史而不过分偏激的看待历史的材料,介绍给学生。而这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让我们想到了郭富斌老师,他就是“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的老师之一,因为他看过的书多,因此他信手拈来,自然洒脱,让所有听过他课的人都对他佩服万分。

    谈到这里,我想提一个语文老师,辽宁盘锦的魏书生老师。教育是共通的,虽然他是语文老师,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却同样可以运用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因为中学历史课堂重点侧重历史教育,而不是历史本身。如他的下放权力,发展学生人性与天性,这些用于历史同样利于发展学生对历史的思考感悟能力。

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同时也可以检验出自己认识的对与错,即使我们知道的很多,但真正做起来又是一回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做中学,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改正,不断超越,真正的剖析自己,这样的我们才能更快的成长,宁做浴火之凤凰,不做安宁之家禽。

 

 

http://s2/middle/4a2f7149xabf3fe6d270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