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读书笔记
(2019-12-18 17:21:26)
标签:
思考 |
分类: 一个世界 |
11月上旬买的书,11月中下旬读完,12月上旬末做笔记和重新思考。
【主动】
#01一个主动工作的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好自己和下属,还要善于“管理”自己的上级。(在家族、家庭的范围延伸,还因该主动去管理家族、家庭中的人和事,在外主动勤思善行,在内却被动惰思乱行,实在是愚蠢。)
#02主动适应环境,主动解决问题,主动创造条件,等待奇迹发生。
#03众利勿为,众争勿往。(人生智慧的一处,就是学会看清利和争的问题。投资更是如此。)
#04事情的两面性,为避免认知盲点造成的灾难,多听各种意见(包括好的、坏的),然后去做。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绝不贸然行事。(听好的意见,是为了给自己信心,听坏的意见,是为了给自己平衡。只有好坏都听了,才知道凡事无完美,但是当前的选择是否最优,最优的即使有缺点,也值得尝试。)
#05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更好的敌人。(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采用迭代思维,层层打基础,不断优化精进。)
#06分享利益,重要事情,勇于决断。(无论是工作、生活、学习,学会分享利益,哪怕微不足道。)
#07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喜欢一个人,还能看到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还能看到他的好处,这样的人很少。现在这样的人更少,甚至好恶都需要勇气。)
#08勿以小恶而忘大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前者讲格局和气量,对外;后者讲修养和慎独,对内。)
#09勿因人之短而护己之短,勿勿以人之短炫己之长。(前者就是论事,从自身出发解决问题;后者讲我们的目标:不是满足于超过别人的短处,而是超过他人的长处。甚至更深一处理解,是达到事务或能力发展应该有的阶段或水平。)
#10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以古为镜,其实没有现实感;以人为镜,多了几分亲近感。在行为上做一个苦行僧,在思想刻薄一点,对外可以分析、建议不要求,对己务必想到做到。)
【敬畏】
#11懂得什么是命运,懂得认命。(认命不是放弃自我,是更好的看清自我,看清世界,懂得如何前行。就当下而言,我自“认命”了,哪怕一辈子“碌碌无为”,也要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一些习惯和思路坚持几年下去,就算留下一片沉默也可以接受)
#12人贵有自知之明,认清能力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才是积极的态度。(放弃那些“我不认命”“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手有多长,脚有多宽,自己能丈量的世界有多大。一朝冲动破界限,将万古不复,影响人生的走向。避免盲目的选择性陷阱,不要做得不偿失、不符合逻辑的蠢事,人生先追求平庸,减少妄念。“平庸”一生活到百岁,何尝不可。)
#13尽人事,听天命。(这些年总结了一个词“敬畏前行”,还专门让人写了幅字挂在书房,每日可见。敬畏命运,敬畏生活,敬畏身体,在敬畏中前行,这是当时的本意。听天命就是要顺应天命而为。“弄潮儿”谁都想当,但是有运气有能力做好的寥寥数人。人生的维度是综合的,影响事务发展的因素很多。自己虽说是自己的主宰,但是又被这个世界中的天理冥冥操控。关于生老病死、关于成功与失败,拉长时间,扩宽空间去考虑,都将看到不同的意义。)
#14看清能力的边界,对人和事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态度,谋长远发展。
#15康德谈最赞同和敬畏两种东西,一是头顶上的星空,而是心中的道德律。(我时常对自己说,抬头三尺有神明,我敬畏它,人末了,终究是要受到审判的。)
【认知】
#16认清时代,认清环境,选择对该做的事。(基于不成熟的思考和认清,下定决心考取CPA(事成后靠司法)、学习程序开发、修古学、学习投资(不仅用于资本,也用于家庭、学习、长远考量和生活)、花时间考虑家族\家庭的教育等问题,这将是未来5-10年的主题。赚钱是顺便的事儿。三个主题及逻辑顺序牢不可破:健康、教育、财富,不仅是个人目标,也是家庭目标)
#17世界上有些永恒的有规律的东西,比如信心、不同环境下做事的原则,专业的做事方法等。(从教育这个角度,以后还要展开思考)
#18认清环境,舍得止损,及时斩断厄运链,防止蝴蝶效应。(不要做那种一错再做的蠢人,懂得及时再被动、不利的环境下合理选择。敬畏,才会止损、认命,也才能走的更远。)
#19王阳明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辜鸿铭说“剪的掉头上的辫子,减不掉心中的辫子”。(人生敢于清零,思维敢于180度转折。那些敢于承认自己曾经愿意用生命捍卫的语言是错的人,是智者。)
#20避免思维定式,让思维和趋势同步。放下思维的身段,接受不同的认知,容万物。(用一种不变的眼光去看世界和用一种不变的思维去做事,如果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没问题。但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就要适需而变。几年之前,也是认为坚持“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性格、行为方式等)”是一种骄傲,是特立独行。不懂得变的人,会被世界抛弃,也会被未来的自己抛弃。“特立独行”是需要底气的,问问自己,哪里来的胆量特立独行?关于思维的变化与战略变革的几个阶段,联系人生规划这个主题,还要再做分析。)
#21凡事慢三拍,在慢中不断审视自我。(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这是很多人无法突破的陷阱。因为多做事属于人性之贪。有个时髦的词儿叫做“精一”,古语相关的说法叫做“惟精惟一”。自身在经历多少次这样的陷阱后,从16年开始,健身,坚持读书,做饮食,控欲望等等,就是只要不断的寻求人生最有效率之道。)
#22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上天不会亏待一个真正努力的人,但也不会同情家勤奋的人。(这也是大多平庸者的思维陷阱。伪工作狂、伪学习狂、伪老好人。。。所有这些只会让自己陷的更深。)
#23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跨越思维局限,突破认知,这一点很痛但很有必要。)
#24三种幸福:愉快式幸福、目的式幸福、自豪式幸福。(幸福的途径和方法不一样,应当形成自己的幸福观念。我现在的观念,平庸过一生即可。)
#25人这一辈子,大部分时候需要的不是去战斗、去征服、去比别人考的好,而是要对别人有用。(做一些事情,培养一些技能,让自己能够被多说人尤其是身边的人需要,生意也就来了。服务的主体放在一个个人上面。)
#26如何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读经典、长见识。国学作为未来的一个主题,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去学和思考。)
【朋友】
#27寻找身边的智者。既包括现实中的人,也包括古人。(从这些人=的行为、言语、文字上学习)
#28一个帮助过你的人,比一个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帮助你。(朋友,再好都别当真,以“诚”相待足矣。不用勉强。世界上有这么多人可以结交,为什么非要去接触一些不值得人呢?我看重那些给我带来价值的人,能够带来金钱或者精神层次享受或者个人提升的,都称之为有价值。)
#29避免跨维度的帮忙或请求帮忙。(要帮助一个人,首先得对自己认识清楚,不要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维度上去帮助别人;要请求别人的帮忙,也要对对方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试图在对方不熟悉的维度上请求帮忙。)
【心智】
#30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因素:家庭环境、朋友圈、做事原则、方法。
#31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能力基线、理论极限、阶梯。做事情最有效、最容易成功的方法买就是先将自己的基线提高,要将那些高深莫测未知的新知变成自己的常识。工程化思维,依靠一套可循的,甚至相对固定的方法解决未知的问题。(从事ERP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几年,甚至是从目前的工作中,体会到一点,学会形成系统的方法、总结做事情的方法论,来简化思维、简化处理事情的逻辑,会让人变得轻松愉快。把大脑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和链接。如果从人生的角度看,自己需要不停的努力提升能力基线,什么时候是个头?这应该是个没有边界和重点的事情,但是有方向。拉长人生看,一辈子成就的理论极限在哪儿?不用狂妄,也不用妄自菲薄,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这是天命。还有一层就是磨炼,找到方法。能够看到终点的人不一定会到终点,有能力到终点的人也不一定能到终点。)
#32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要学会从有效率的事情中学习。(多做有价值、有效率的事情,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量级,在更高的维度竞争和提升。)
#32让孩子避免失败的方法之一,留足想象空间,指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做点实事获取信心。
#33成就的量级差别。成就=成功率*影响力*速度。(重视量级概念:一方面是量级的差别,有无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注重影响力产生的量级效果。)
#34脱离低水平勤奋。(方法:提升量级。数量、质量、影响力。量级没有上去,最终只能在同一水平重复。不要醉心于做很多影响力微笑的事。现在我增加学习CPA、程序开发、国学等内容,算是从这个方向努力吧,而且是需要几年时间的铺垫,在未来给自己带来量级效应,坚持下去,当下甘于“平庸”。)
#35一个人不断往上走,眼界越来越开阔后,就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会越谦虚,越有敬畏之心。
#36用“死多头”的角度、拉长时间、扩宽空间考虑问题。悲观带来不了任何帮助。当我们不怀疑未来的情景,就不会急于做出判断和选择。(有底气的自信,凡事从价值论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下的行为或者情绪对未来是否有价值?凡是没有价值的都是有负影响的。既然人生只有一次,争取和时间竞争,尽量做有价值的事、进行有价值的思考。)
#37以正合,以奇胜。为人处世,第一选择是走正道,不要总想着出奇制胜。要知道,正是常态,奇是非常态。(天命为何眷顾于你,让你奇胜?把常态做好,在常态化的过程中少犯错误就是成功。纵观历史和人的一生,大多数人是常态那一类,想办法把常态办好,以正合,基本上就赢了很多人。在自己能力边界内,做好最好,这就是以正合的心态。“识时务者为俊杰”)
#38把握常态的三个原则:1-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变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但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变和渐变是常态,巨变是非常态;2-往前走是常态,回头看是非常态;3-实力派获胜是常态,机会主义者获胜是非常态。(有了这些认知,就不会急躁,就会懂得该去稳健的坚持做什么,认清变与不变,直击事物本质。)
#39真正安全的,恰恰是拥抱风险。(天天谈风险并不是悲观、杞人忧天。人获取成功难,但是犯错容易,一次成功可能不会改变太多,但是一次犯错足矣让自己掉落到更低的层次。)
#40如果一个人没有拿的出手的优势,是没有人愿意和他进行能力互换的。(人与人之间就是互相需要么,如果不被人家需要,就没有交流和互换的必要。)
#41寻找变化中的不变,用常识做判断,洞察本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最早看到这句话读投资类的经典著作,用常识做判断,会拨云见雾,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看清本质不容易,因为它需要你坚定常识。)
#42学会计算机思维,将它用于自己熟悉的行业,扩大原有的优势。(坚持学Python,把这门语言升级为自己的一个能力维度,同时利用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将计算机编程(语法、结构、建模等)的思维用在人生思考、投资实践中,用另外一种语言、模式引导思考。还有几十年可以学、用、升级,保持与时代的同步。)
#43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领先同辈人一步,以便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避免在低水平上竞争。(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久的书自己还是没有太大的进步,那是因为自己读的还不够多。)
#44有黏性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的本事随着工作的增长而增长,他们的经验是不断叠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努力做个有黏性的人,多做可以让自己获得可叠加进步的事情。不要陷入盲目性的选择陷阱。)
#45李嘉图定律:赢者通吃,贵者恒贵。(简单理解,有价值的人,会越来越有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