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记忆——观后感

(2011-07-08 21:24:36)
标签:

中国记忆

观后感

人生

科教频道

人与自然

世界末日

杂谈

分类: 感悟类(原创)

中国记忆——观后感

 

    一直喜欢看中央十台科教频道的节目,为什么呢,因为它让我的心悸动。

    近期的中国记忆节目的播出,更让自己的心内涟漪顿起。

    我们这一代,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太多太多灿烂的、美丽的、博大的、瑰丽的东西在我们这个时代被埋没,被摧残,被毁灭。幸运的是,科技给了我们无比巨大的视野,让我们还能去发现,去观摩,去回味,去重建。

    很多很多的时候,我都在想,为什么在这个充满了高楼大厦的世界里,会感到失落,会感到自己生命的卑微,很多很多的时候,我们问自己,我们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当我们试图去问我们的爸妈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去改变贫穷的生活,过上富裕的日子;当我们试图去问我们的老师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长大了对社会做贡献,建设新中国。当我们走出大学的校门,工作了,我们又再次迷惘了,难道我们的一生,就是默默的在普通的岗位上,挣着工资,吃着、喝着、玩着,穿梭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戏耍着现代人构建出的所谓的都市生活,在人的权势之中,终了一生?

    我从来没这么想过,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做一个吟游的诗人。那是一种美妙的生活,喜欢旅途的感觉,因为我不知道下一个目的地究竟是什么样的,所以,心中总是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风景,这些,一点点刻进我们的记忆里,让我们充实。

    我思考,不断的思考,后来,我发现了积极生活的动力。那是什么呢?对未知的渴望。我们对超出我们想象的事物总是充满了感叹和惊诧,于是我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总是有着饱满的精力去寻根问底。我们无法理解长城究竟用了多少人去建造,如何去建造,所以我们惊叹它是地球的奇迹;我们无法理解一条灵渠是如何开挖的,只能去感叹秦人的智慧;我们无法理解京杭大运河如何穿越千山万岭,于是在谈到隋炀帝时也不得不唏嘘;我们无法理解造山运动如何成就了诸多名山大川,万种地貌,除了说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无话可说;我们无法理解那些不朽的名画、名字、艺术品,所以宁肯花费千金也愿作为心灵和身份慰藉;我们无法理解那么那么多的事情和事物,所以我们总是穷尽方法去探寻。

    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着,月薪5000就能过的很好了,要是月薪过万那就知足了,可是当我们得到了,在一个固定的岗位拿着固定的工资,一年能行,五年能行,十年呢,二十年呢,一辈子呢?能行吗。所以腐败问题就出现了。当我们和爱人在热恋中的时候,我们总是只能看到对方的美,无限的憧憬,而当踏入婚姻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他们身上的优点就一点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缺点,于是,外遇有了,婚也离了。当我们开始一件新的事情的时候,有着无限的热情,而当这件事情即使是美好的去重复无数次,我们驾轻就熟了,我们无所谓了,所以,我们变得在别人眼里成为目中无人的代名词。太多太多的事情,就这样从美好变得厌恶,从信任变成猜疑。

    可是,我们却总不去找自身的问题,我们开始责怪,除了自己的一切。古人早已看破其中奥秘,然而越是到了今天,那些好的修身养性之法越是被忽略。

 

                                                                          ——2011年06月12日

 

    我不知道在中国,每天有多少本新书会出版,也不知道这些书都是出自谁人之手,但是,在书海一般的图书馆、书店中,却少有能够触动心灵的,对于我来说,判定一本书的好坏,只需看它的前十页能否让我着迷或是感兴趣。如果不能,我是不会继续看下去的,如果能,一般情况下我就会买下,然后带回家细细的品读。然而,即使这样如此快速的梳理辨别,依然难能寻觅到一本好书。于是,我经常在当代文学的书架面前停留不了多长时间,就坐到了古代文学的书架前,似乎随便抽出一本书,就是不朽的名著,如此让人陶醉和沉迷。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我读过的书大部分都是古典文学,而贯穿古典文学的一条主线或者说是主题,就是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天之道也,主张天人合一,修身以养性,勤勉以持家,廉洁以治政,讲究仁孝悌。也就是说,对待自然从来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君子成人之事而不坏自然之理;人为万物之灵,亦成社会之群,而维持这个社会的井然秩序,就需要法理道德的约束,君子讲究先修身,如果连自己的道德准绳都模糊不清,那就无所谓善恶之辨,美丑之别,凡事由己出发,最后也归由己结束,故有己不所欲,勿施于人之说。维持一个家庭,并不是一人之力可为,夫妻间要相濡以沫,对待老人要谦卑有礼,对待孩子要率先垂范,对待问题要明理知事,家有勤勉、有责任,然后家亲如一,方可持外事。国之政,关乎国之命,社稷之事,无玩笑之说,当政者,公正、廉洁、长远为本,不为利所图,不为色所诱,不为权所弄,心系民众,心细入微,根深蒂固也。

    所有这一切的根本,也就是一个君子之道,虽然看似条框繁多,但实则没有条框,都是道德之基本的东西而已。佛谒有云,人心若能通透,便可化解万般愁苦。这是一种极乐的境界,也是一种无忧的生活态度。在道家而言,这便叫做得道。

    所有上面这些,归根到底,我只说了一个内容,那便是自省以养性。多从自身找问题,如果每一个都能从自身找问题,那便很容易达成一种共识,而这种共识从底层一直传达到顶层的时候,便能很容易的形成一种体制,再当体制由顶层贯彻到底层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如此,政策便容易执行,意见便容易统一。好的政策会温暖整个社会,并形成一种合力,而进一步融入到每一件事情中;不好的政策则会引起广泛的抵制,也就难以存在。

 

    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私的物种,这说的一点不为过。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是想让人类分担一些自己的责任,来帮助上帝维持世界的秩序,于是他给了人类智慧。而人类却滥用这种智慧,开始霸占共有的资源,攻击其他的物种,到了最后,不仅将其他物种埋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自掘坟墓。同样人类也在自相残杀,这种自相残杀,残忍过任何其他物种,举别的例子可能无关痛痒。还记得中学历史课本的一段话吗,大致意思是说有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面有无数珍宝,有一天来了两个强盗,一个放火,一个抢劫,这个花园就不复存在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这个花园叫圆明园。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近6000万人,你可以这么想象,进到世博园的人全部杀死,不停的杀,得杀180多天。恐龙灭绝了,带来的是世界的新秩序;而当人类灭绝的那一天,也将是世界的末日。因为人类所创造的这些引以为傲的建筑、垃圾,并不能让地球在它的生命周期内完成分解和更新,最终,我相信,地球会成为一颗死寂的星球。即使有物种存留了下来,即使能够产生新的物种,但我相信,地球将不会再次出现人类,因为人类已经被彻底的淘汰。

 

    世界末日不是空想,如果人类还不自省的话,当然,不是2012年,也不是2046年,但是,末日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些预言也好,命运也好,实际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们破坏的越快,末日来临的也就越快,我们要是能停止,末日也就停止。

 

                                                             ——铭雨2010年7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