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现波:关于基于体验的五步教学法的问与答
(2017-11-26 17:29:02)
答:继承、应用、发展的关系。杜威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他提出科学思维五步法,即感觉到的困难、困难的所在和定义、设想可能的解决办法、通过推理看哪一个假定能解决这个疑难、通过观察或试验证实结论是否可信。他还将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他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最佳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方法,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方法是否有效。”我们认同其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创业思维教学,在继承和借鉴杜威五步教学法以及当代十几种教学法成果的基础上,在教学操作层面上形成了基于体验的子谦五步教学法。
答:不是。五步法是辩证的五步法,既有步骤,又不唯步骤,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五步的某几步或全部是可以同时发生的。“怎样处理,完全凭靠个人的机巧和敏感性”(杜威)。五步教学法是方法,不是可以拿来生搬硬套的教条;五步教学法是原则,要防止把它教条化、模式化,搞成呆板的程式。
答:人类面对的世界可以分为已知的世界和未知的世界。学习就是一场由已知向未知的永无止境的进军。面对已知世界,在环境相对稳定、可以预测的情况下,我们的学习方式可以是:Data-Plan-Act,先学习,再计划,最后行动。但是,当我们在急速变化的环境下,面对未知世界时,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常常会失效,甚至会发生破坏性作用。“今天的学生将来要去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职业,去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去解决现在我们根本预测不到的问题。”面对未知的未来,仅仅向面向过去学习已有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而创业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掌控不可预测的未来的一种新思维,提供了一种向未来学习的新思维:Act-Learn-Build——先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学习,然后提升自己。五步教学法就是体现、贯彻这一思维的教学设计。为未知而教,向未来学习。“行动是老子,学习是儿子,创新是孙子。”(陶行知)我们教师应该是带领学生向未知进军的先锋队、探路者。
答:五步教学法中的“连接”,特指把学习者连接到熟悉的情景或内容,建立安全感,并激发学习动机的教学事件。
答:梅里尔激活旧知原理告诉我们:当学习者激活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心智模式,并将其作为新学习的基础时,才能促进学习。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出海远航,首先要做的不是要伐木造船,也不是在岸上教学员航海技术,而是帮助学员克服对海的恐惧(建立安全感),培养大家对海的渴望(激发兴趣)——“连接”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愿意和你一起上“船”去开启一次面向未知海域的学习之旅。
答:连接的方法有很多。在CIE培训项目中训练的基本方法有举例子法、体验活动法、讲故事法等。
答:五步教学法中的“呈现”,特指在既定时间内有效表达内容的教学事件。
10.问:如何有效“呈现”?
答:呈现的方法很多,在CIE培训项目中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可视化法、模型法、比喻法等。
11.问:五步教学法第三步“体验”的内涵?
答:五步教学法中的“体验”,特指让学习者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感受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事件。
12.问:“体验”步骤有必要吗?
答:非常必要,它是五步教学法的核心。体验式学习法的哲学先驱杜威认为,小孩会放风筝不是因为有他人指导,而是得益于他自己放风筝的直接体验。他强调,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体验过程,所有的教学必须是体验教学,学生是参与者也是体验者。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或集体共同构建的,并且是以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现实经历为基础的。” 所以,我们把体验作为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把五步教学法称作“基于体验”的五步教学法。我们认为,教学情景越真实,体验的效果越好,学习迁移的效果越好。
13.问: 体验式学习有科学依据吗?
答:有。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大脑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描述了人类的身体和大脑是如何从体验中摄取信息的,并证明“人类非常适合从体验中学习”。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为基础得出的关于学习的十条原则支持了体验式学习:一是学习并非与体验隔绝而是来自体验;二是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三是学习并非主要依靠听觉而是依靠多种感觉;四是学习不是直线的而是迭代式的;五是学习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自发、同时进行的;六是学习更多地强调找出信息的意义,而不是信息的单纯积累;七是学习不是碎片化的而是整体的;八是知觉的局限性并不会限制学习,因为学习可以通过感觉和计算能力进行延伸强化;九是学习不应历尽千辛万苦,而应顺其自然;十是学习没有终点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14.问:体验活动设计和实施很难吗?
答:不难。关键是教师要从自己和学习者拥有的资源和条件出发积极地创新各种体验活动和形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唤醒记忆、关联、描述和展示相关的知识来激活先前的体验,方法包括虚拟情景、角色表演、课堂讨论、讲故事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行动学习项目、访谈、实习、实验等方法激活新的体验。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或选择强度、频率和时间适中、可能有教育作用的体验活动;仔细匹配体验与学生的需求;向学生介绍有关情况,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人生处处有体验,体验不只是走出校园参加到实际工作时才会发生,课堂上、校园里同样可以发生与学习目标匹配的“学习体验”,关键是我们老师如何去发掘和设计。
15.问:五步教学法第四步“反思”的内涵?
答:五步教学法中的“反思”,特指通过现象(事实)洞察事物本质规律,并促进行动的教学事件。
16.问:“反思”何以重要?
答:有“体验”,就一定会有“学习”发生吗?不是。不是所有的“体验”都能转化为知识,也不是所有的人只要有了“体验”就一定能学到知识。“在行动中反思”才是关键。如果没有反思,体验只是经历。反思才能使一般的体验变成学习体验。库伯(David Kolb)的研究发现,人类理解一个事物是在概念与体验互动的基础上,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过程。人们必须经过体验、反思、形成概念和检验的连续循环,最终重新回归体验。人们需要进入、走出体验,最重要的是反思过程。
17.问:“反思”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教师无关吗?
答:不是。体验式学习与单纯的体验的关键区别在于反思,而帮助学生对体验进行反思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18.问:教师如何帮助和促进学习者反思?
19.问:五步教学法第五步“应用”的内涵?
答:五步教学法中的“应用”,特指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教学事件。
20.问:“应用”环节有哪些具体方法?
答:常用的方法有画布、表单、原型制作等。
21.问:五步教学法适用于各类课程教学吗?
答:是的。五步教学法的五步既是五个步骤、环节,又是五类教学事件,更是五条教学原则——它揭示的是教学的一般规律和逻辑,因而具有相当的普适性。
22.问:五步教学法适用于所有类型内容的教学吗?
答:不是。五步教学法不适用于孤立事实的教学,也不适合动作技能教学。五步教学法较适宜于可概括化技能的教学。 所谓可概括化的技能(generalizable skill)是指能应用于两种以上的具体情境的技能,如概念、程序或原理。对指导性或体验性(tutorial or experiential )教学也特别适宜。
23.问:五步教学法在高校有成功的应用案例吗?
答:有很多。目前,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创业基础课教学的高校有300百余所。山东工商学院五步教学法之思政如何教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同行广泛关注。此外,它在职业生涯、市场营销、英语、礼仪、材料科学等全国十多所高校的数十门课程上都有成功的应用案例。
24.问:五步教学法兼容各类新的教学信息化工具吗?
答:兼容。最初的一批使用五步教学法的探索者就是把教学法和mita(麦可思智能助教)、蓝墨云班课、弹幕、问卷星、皮影客(APP)、小影(APP)等各类基于手机的信息化手段一起在课堂上试用的。
25.问:五步教学法必须与信息化教学手段一起使用吗?
答:不是。五步教学法重视新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但反对为了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教学需要质量保证,但不能仅仅看是否创设和使用了哪些形式、媒体和技术手段,而要评判其是否使用了适当的教学策略。”如果新技术或新方法不能带来效果好、效率高和参与度大的学习,那就是浪费时间和资源。
26.问:五步教学法必须有特殊的教学环境支持才能进行吗?
答:不是。五步教学法是基于目前中国高校普遍的教学环境条件(比如联排固定桌椅、班容量大)设计开发的,对教学场地没有特殊要求。
27问:五步教学法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答:五步法教学是以体验式学习法为重要特征的教学法。体验式学习是通过反思从体验中找出意义,所以能体现个人发展的评价方法都适合。比如学生可通过反思日志、博客、朋友圈、摄影、演示文稿(PPT)等形式进行可视化的体验收获输出。因为体验式学习的大部分成果是过程为重点的,因此结果性评价(比如考试)就既难操作也没有必要。所以,我们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
28.问:想深度学习基于体验的子谦五步教学法有哪些途径?
答:想初步了解,可阅读子谦最新著作《创业如何教》(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想深度学习,可参加子谦CEE、CIE系列培训。
参考书目:
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盛群力《聚焦五星教学》;James R Davis《高效能教学的七种方法》;朱燕空《创业如何教——基于体验的五步教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