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事
(2010-03-12 12:14:55)
标签:
蚁族80后郑小驴文化 |
二三事
文/郑小驴
没去过远人兄家前,我对他家的藏书只能做一个大概的猜测和遐想。譬如,和读书的朋友谈起藏书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远人兄:我有个朋友他家藏书巨多云云,引人乍舌;譬如,面对这么多属于私人的藏书,每天哪怕是瞥上一眼,会有个怎样的心境?
这件事就这样,在我心中惦记着了。总归是不亲自去看看,心里是不心甘的。像是一件心事一般。而我也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同事,坐在一间办公室里谈论书籍。那么,去他家的书房做客,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远人家刚购置的新房,非常干净典雅。下午慵懒的阳光从书房的窗户投射进来,坐在那间书房里,我敢说,只要是爱书之人,那刻心中便会涌起各种古怪的占有欲。如果书房易主,或者这间书房可以用意念搬运:总之全归于我,那该多好啊!这当然是想得真美的虚幻之思。
早就在田耳的文章里得知,翻阅远人的书之前是要洗手的,就差点没焚香了。贾平凹说写字时要焚香。从地板到天花板,一堵堵结实高大的永久性书柜矗立在眼前,让人感觉身处知识海洋面前的渺小和虚无。在这么多书籍面前,人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他的书码得非常整齐,条理分明。他对哪一本书摆放的位置烂熟于心。这是需要花费工夫的,别小看了这活计,粗心的人与伪藏书者是绝对做不到的。他收藏的书很多都是孤本,而且有许多套都是齐的。目前在书市上是不可多得,或者是不可得的了。这些书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站在那儿,我突然觉得已经失去语言的必要了。因为只需无声的阅读,此生只怕依然不够。我在想,远人兄每日伫立书屋,是否会产生时光流逝的哀伤感。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是不可能读完这么多的书的。田耳兄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至多能认真读完一千多本书——哪怕再加上一千,那也就两千来本而已。而世间的好书何止千千万呢?如果换做我,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人说,藏书是一种病。而且是很难戒掉的。就像罂粟散发出的芬香,里面又分泌出令人晕厥的毒素,让人上瘾。我的几位同事都有藏书的爱好,易清华兄家里我也有幸去过,他的书摆放得很随意,散乱,更像是一个诗人的性情所致。而远人兄则更像是一个图书博物馆里的馆长,严谨、一丝不苟。我站在那里很久,竟然长时间没有动,因为我害怕翻开一本书,放在手里的却是寂寞。
是以记之。
说第二件事。得知确切的消息,北京市十一届签约作家的名单里有我的名字。这的确是让我有些诧异的,特别是我身处南方,这种感觉来的更加强烈一些,更温暖一些。依稀记得,上一届(?)张悦然和北京市签约的时候,我在《中国青年报》上面看到了相关的报道。当时我还在大学里,站在玻璃橱的报刊栏前,觉得这总归是和我很远的、毫无关系的事情。我是去年底回的长沙,我不是北京市户口,又不在北京工作。以为这事情是不可能了的。这两个条件我都不符合。再者,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在此,感谢北京市作协的老师以及一些长辈的厚爱与鼓励,谢谢你们的“不拘一格”。想到月底又可以回北京和朋友们相聚了,感到很高兴。
是以记之。
最近想到一些小说的题目,但是很多还没有构思。有些估计也不会写。把它们公布出来吧,朋友们如果喜欢的,请讲出来。我的写作风格其实现在的,和之前两三年的,已经区别很大了。我反感去写一些讨巧的或者献媚的文章。小说题目如下:《痒》、《做爱》、《耻骨》、《少儿不宜》、《耍猴人》、《苦竹寺》、《像人》、《屁民》、《手癖》、《小弥征尔》等。
是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