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美术馆馆藏李可染《黄山人字瀑》考辨

(2008-07-02 00:22:58)
标签:

藏品点评

艺术品收藏

杂谈

分类: 鉴伪杂稿

中国美术馆馆藏李可染《黄山人字瀑》考辨

高鸿

见《收藏与鉴赏》杂志(1、2合刊)

中国美术馆馆藏李可染《黄山人字瀑》考辨

中国美术馆馆藏李可染《黄山人字瀑》考辨

中国美术馆馆藏李可染《黄山人字瀑》考辨

中国美术馆馆藏李可染《黄山人字瀑》考辨

 

 

抑或是生性的使然,我鉴定一件作品的真伪时一般不会因为收藏者的身份等因素而动摇或改变自己的判断。这件《黄山人字瀑》(图1)虽然贴上了“中国美术馆”的标签,但我对它的鉴定结果则是:低劣的赝品。

该图见 李彦君(北京北大资源美术学院文物系 主任、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 秘书长)主编、北京出版社20071月第1版的《鉴宝·书画卷》第60页,并有如下描述:

名称:黄山人字瀑

来历:北京

时代:近代(高注:应为现代)

规格:137×68厘米

珍贵程度:六级

收藏者:中国美术馆

专家估价:无定价                           升值空间:★★★★

【鉴定结果】

纸本,设色。画面深邃、含蓄、内在,使人感觉生命有无边的根基和源泉。款识:“黄山人字瀑,昔年游黄山居四十余日,因得饱览烟霞变幻之奇,一九八四年岁在甲子可染”,钤“李”、“可染”、“寄情”、“学不辍”、“可贵者胆”、“为祖国山河立传”印。

      【专家点评】

             此幅作品色调深沉,大山、树木,轮廓分明;建筑、拱桥,颜色醒目;两条飞瀑如“人”字形,洁白发亮,湍流不息;山顶深厚浓重,以积墨法为主,用不同的皴法交错进行,留单色为山体轮廓。房屋、石桥、小径,以线勾出,形成了一种跳跃的动感,生机勃发。这是李可染对画面层次把握的一个特点。

 

首先该图的款识“黄山人字瀑,昔年游黄山居四十余日,因得饱览烟霞变幻之奇。一九八四年岁在(高注:应为“岁次”)甲子 可染”(图1款是)除了纪年和署款与李可染作于“一九八七年春可染于北京”的那件《黄山人字瀑》图上的款识(图2款识)黄山人字瀑,昔年游黄山居四十余日,因得饱览烟霞变幻之奇。”完全一致。这段文字是即兴题跋,不是一首或一段现成的诗文,虽说黄山变幻多奇的烟霞给李可染先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久久不能忘怀,并再三为之图画为黄山烟霞立传,也不至于时隔三年以后的再度创作,其即兴题跋为什么还是三年前的“昔年游黄山居四十余日,因得饱览烟霞变幻之奇”这么几个字而且一字不落?

李可染先生画过多幅《黄山人字瀑》,虽构图没有太大的变化,但题写的跋文却不尽相同的,如:图3没有跋文只有画题和纪年署款;图4的款识全文是:“黄山人字瀑。黄山为我国名山之一,世有游过黄山不看岳之誉。吾居黄山四十余日,因见峰峦争秀,气象万千,深感祖国山河壮丽。一九七八年可染作。”

1的款识黄山人字瀑,昔年游黄山居四十余日,因得饱览烟霞变幻之奇。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可染”的另一个破绽处,是其书写风格与李可染先生一九八四年前后的书法风格不合。该款隶书“黄山人字瀑”,用笔极不得法且乏笔力,故作哆嗦的颤抖之笔,扭捏造作出一副贼眉鼠眼的恶态,其与李可染一九八五年左右书写的堂堂正正的隶书气象不可比拟(图56);其行书跋文“昔年游黄山居四十余日,因得饱览烟霞变幻之奇。一九八四年岁次甲子可染”虽是描形画影,却是笔力全亏、笔意全失,了无李可染先生那种宽博铿锵的气派(图713)。

从图1的整幅画来看,应该是以图3为母本的仿作。乍看,风格有那么一点李可染的影子,但比较图3,伪作的笔墨却显得极其单薄,用笔单一,主要表现在:主体山的皴法全用竖笔机械排列、远山却全用横笔机械排列;近处杂木的笔墨也是非常刻意,有形无意;涧水同样也是拘板刻划,缺乏淹润的韵致。

再从图13的纪年风别为“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一年”来看,图1的笔墨应该比图3更为老辣、更为厚重,然而事实上图1的笔墨极不符合八十年代上半叶李可染先生的风格特征(如图14李可染作于一九八二年的《崇山烟岚图》,此图的笔墨与图3系一个时期的气息特征),给人的感觉则是飘浮,僵滞、琐碎、苍白,丝毫没有李可染先生那种博大沉雄、壮穆宁静、苍韵深邃、郁郁葱葱的高华气象。

结论:图1《黄山人字瀑》与专家的所谓“此幅作品色调深沉,大山、树木,轮廓分明;建筑、拱桥,颜色醒目;两条飞瀑如‘人’字形,洁白发亮,湍流不息;山顶深厚浓重,以积墨法为主,用不同的皴法交错进行,留单色为山体轮廓。房屋、石桥、小径,以线勾出,形成了一种跳跃的动感,生机勃发。这是李可染对画面层次把握的一个特点。”简直是南辕北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