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品收藏藏品点评鉴定 |
分类: 《文物天地》“鸿观书画”专栏 |
也说“傅抱石《龙盘虎踞图》真假谁说了算”
高 鸿
李静:
“傅抱石《龙盘虎踞图》真假谁说了算?”
李静既然提出了“傅抱石《龙盘虎踞图》真假谁说了算?”的问题,就应该从傅抱石《龙盘虎踞图》画作的构图、笔墨习性、笔触特点以及款识、印章针对拙稿的论证进行驳议。令人费解的是,李静的文章为什么这般舍正道而弗由,折腾出一些不敢正视学术内容且不着边际的废话呢?
傅抱石《龙盘虎踞图》真假谁说了算?难道就是李静在其文章中罗列的一些无关《龙盘虎踞图》笔墨以外且无涉考证的如下“故事情节”?
一、大连万达集团负责艺术品收藏的郭庆祥和书画出版社副社长汤哲明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幅作品是可以写入美术史的巨作,其艺术成绩和真假都无须讨论!
二、郭庆祥表示,1998年该作品在中国嘉德以374万元成交,其提供者就是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和江苏画院,“交接时江苏画院的领导和傅抱石的家人都来了,嘉德、画院和傅二石都可以作证。”
三、当今艺术品鉴定的权威专家史树青先生主编的《现代书画投资·傅抱石卷》第42页就收录有该图,而傅二石正在筹备的“傅抱石全集”也打算将其收入。
四、“这么巨幅、高水平的一幅画并不是造假者可以画得出来的,”沪上收藏家董荣亭说,“高先生文章里所说的在南京收藏机构的小幅作品与大画构图一致,并不能证明万达的《龙盘虎踞图》就是假的,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于国画家来说画两幅或几幅相似的画很正常。”
五、而汤哲明则表示,从高先生列举的南京收藏机构的两幅小画来看,傅抱石正是在尝试哪种方式更好,在为最后的巨幅画作打草稿。
我以为李静会在其大作里列举出几位我所熟悉且为我所敬重的位于长江之尾的上海地区的书画鉴定家对拙稿的论证提出能让我有所受益的见解,遗憾的是,连我不熟悉的鉴定家也没有出来说上一句话。
二、“这么巨幅、高水平的一幅画并不是造假者可以画得出来的”、“ 不可能是假的。那么大一幅,谁有这个本事来造假啊……许多人都见过,肯定不会有问题的”这一拿画作的尺寸大小和“许多人都见过”来说话,无非是在明确地告诉人们凡是“巨幅”和“那么大”的画“不可能是假的”;所谓“许多人都见过”,并不是许多人都研究过呀?殊不知很多馆藏作品不是“许多人都见过”吗?如果说“肯定不会有问题”,那么,当年徐邦达、谢稚柳、启功等为什么还要舟马劳累去国内外各博物院(馆)再考查、再研究?“许多人都见过”就是“肯定不会有问题”,那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有必要继续存在吗?
三、“两年前,在北京举办的《傅抱石百年大型展览》上也借过这幅画,在上海展览也不是第一次了,许多人都见过,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以画作在什么地方展览过、展览过几次来证明这件画“不可能是假的”,无非就是要借此拒绝研究者的研究和提出异议。如此说来,凡是展览过的画作只能是真而不可能是假。怪不得,时下有许多制假贩假者不惜血本策划声势浩大的展览甚至印制出版精制的作品集,原来其“理由”是由此而来?
窃以为,只要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是鉴定专家也好,画家亲属也罢,对待他人的学术观点要提出驳议,其要点应该是针对他人的观点的论据陈述再质疑的观点,这道理,应该是极其普通的常识性问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