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14-04-04 20:33:30)
标签:

转载

分类: 网络信息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有些学生自信心十足,“我能行”常挂在嘴边,但也有一些胆怯、退缩,缺乏自信的孩子,总说“我不会”。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小学生的自信心无时不刻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毋容置疑,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等素质方面,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优越性,是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学习音乐,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外,对其完美人格的塑造也是有其深远意义的,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充满自信,大胆地说一句“我能行”,勇敢地走上台“秀一下”呢?笔者在教学中曾尝试过一些做法,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敢于表演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然而兴趣的培养也要有个轻松和谐的氛围。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微笑。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进彼此间的距离,学生自然轻松许多,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敢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其次,我还鼓励学生说“不标准”答案,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更是一种情感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感受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如在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自己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听完曲子,有的学生说:“月光下,竹林旁一群孔雀在跳舞……”有的说:“小溪水潺潺流动,发出叮冬叮冬好听的声音……”还有的说:“好像来到了美丽宽广的大草原,看到了蒙古包……”,这些答案各不相同,但却是学生们的真实感受。当时我热情地鼓励学生“太好了,你想得真不错!”,“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要向你学习!”,同时明显感觉到学生十分愉悦,信心也更足了。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和增强,自然而然的敢于表演了。

二、转换角色争当小老师,提供舞台抢做小演员——让学生尽情地表演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也就是说要注重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尽情地表现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要提供尽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第一、角色转换,让学生争当小老师

“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是多么神圣、崇高的角色,能够做一名小老师又是多么自豪和了不起。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开展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活动,让学生来当一回老师,既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同时又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如一、二年级的学生认字不多,音乐书上好多歌词对他们来说都是生字。每次教唱前总有一个读歌词的环节,次数多了,学生也会觉得无聊。这时我就采用竞争轮流当“小老师”的方法,请已经会读歌词的学生当“小老师”,由他来教其他同学。或一次多选几个,让他们充当每小组的临时组长,负责教词。每次选“小老师”,同学们都热情高涨、格外积极,有的同学为了当上“小老师”,回家读《看图识字》的时间也多了。没想到“竞争上岗”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提供舞台,让学生抢做小演员

“星光大道” 、“我型我秀”等综艺类节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利用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点,我在音乐课堂中提供了5分钟时间的舞台,请学生表演。表演的内容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决定。可以是:独唱、歌表演、舞蹈、小品等。我还让性格内向的学生和胆大的学生合作,表演能力欠缺的和擅长表演的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兴趣。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了。

三、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夯实学生音乐技能——使学生能够表演

淡化“双基”教学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要求,淡化“双基”并不等于只强调“兴趣”而放弃“双基”,以前我们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传授音乐基本知识,整堂音乐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并且还要惟恐学生不理解而反复强调,从而使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但是没有音乐知识的传授,那么学生就不能独立地、准确地表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学生的基础知识跟不上,同时会给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带来诸多的困难。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双基”的训练,而更要注重“双基”教学的方法,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把“双基”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体验中,这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例如,在教学歌曲《亲爱的回声》时,可以先让学生听赏歌曲,然后再让学生回想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回声,学生会很清楚地把回声和原声分开,所以可以让他们说说回声跟原声的不同之处,他们会说回声较“轻”、较“远”等,然而这些正是力度“弱”的音响效果,也就是说这时学生已经在听觉上认清了什么是“弱”,然后再经过模仿、比较等体验过程让学生实践唱。就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已经把音乐知识“弱”及其演唱技巧给较好地掌握了。学生只有掌握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才能自信地展示自己。因此,我们要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夯实学生音乐技能,使学生具备表演的能力。

四、引入权变评价,体现个性张扬价值——使学生善于表演

权变式评价就是要求评价者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不依凭一种现成的固定的评价模式与方法,而是要根据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权变式评价,因个体的不同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它既能坚定“感觉良好”的学生的真正、真实的自尊心,更能满足“感觉稍差”的学生的自尊需要,从而逐渐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状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差异,做针对性评价和指导。尽可能让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真正体现“人尽其才” 、“至善至美”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挖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潜能,使学生善于表演。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牢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自信地说一句“我能行” 、“我来秀”。

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失败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成功是无论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当我们的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那么一切困难他们都将非常勇敢地、自信地面对。我想,这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更是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