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看余秋雨

(2013-10-14 11:42:31)
标签:

转载

分类: 读书札记
余秋雨的文字很美,很正式,很端正,但读完我记不住什么.而且我还觉得自己特没文化,特没有忧患意识,整个就是一个亡国奴的形象。
原文地址:我看余秋雨作者:王朔



[转载]我看余秋雨像余秋雨之类的,都被人认为很有文化,字里行间透着他们熟读一些中国的旧书,经呀,佛呀,道呀,屈原呀,稽康呀,苏东坡呀,——但他们说的不都是那一套吗?也就是道德呀,正义呀。善恶报应呀,几千年来都是这一套,这点儿思想。

       

 [转载]我看余秋雨他们以为现在的中国还是这思想,好像这就够了。如此陈腐,再吊多少书袋又有什么意思?像余秋雨这种人,一开始对我这样对传统文化不知道或知道一点的,他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里有很大的迷惑力,你会觉得他很正派,很正直,好像做人就应该这样,起码他似乎是一本正经地严肃地对待一些事情。

 

[转载]我看余秋雨后来我看了朱大可写得关于余秋雨的东西,说他写得是文化口红,文化避孕套,说他实际上像歌星那样煽情。其实,传统文化也能提供好多媚态的东西,只要把这东西吃熟了,只要瞧准了上之所好下之所悦,什么都可以做成媚态,金庸的壮怀激烈呀,余秋雨的忧患情怀呀——反映到销售上就是个卖点,方方面面都要这个,老百姓也要这个。他们只有自我标榜起来,把一切都上升到民族的高度,才能更被人们所接受。可能中国这些年的媚态百出,就缺余秋雨这类忧患媚态了,所以才迫切地需要他,他也就轻松地游山玩水,忧患地伏案媚俗。

 

[转载]我看余秋雨还有更恶心的,一般谈余秋雨的人从不注意。余的《文化苦旅》中动不动就提当官的,某某市长。某某局长之类的,而且都是在感慨了一番古人的情怀之后,最后画龙点睛地提到某某某市长现在的作为,不正是古人的忧患情怀的当代传人吗?绝对到位,绝顶聪明。

  [转载]我看余秋雨博客内闲逛时发现博文点击进入;《余秋雨是国有资产的攫取者还是投资家?》

                                   [转载]我看余秋雨  《是谁让余秋雨赚国有资产的便宜?》

 

 [转载]我看余秋雨学院派与大众文化有什么区别?像余秋雨这种人过去出现过吗?我觉得他的媚态上承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就余秋雨这么个文风,这么写东西,这么冒充文化的人,好像还不多见。以前好像没有过。我一个朋友说,刚听说余秋雨,还以为他是台湾人呢?屁大的事也弄成民族的伤口。实际是阿Q头上的浓疮。也许是人家的名字起的就煽情,秋雨——有点凄风苦雨的感觉。

 

[转载]我看余秋雨余秋雨的东西说穿了,就是传统文化的琼瑶,他是用琼瑶的方式解释传统文化。那种调点小情,泪光闪闪,很有点男女主人公忠贞不渝,海誓山盟劲儿。元旦那天我在家闲得无聊和叶京一起念了段刘再复的随笔《问沧海》。那个语言就跟余秋雨的差不多,大段大段的空洞抒情,让我想起杨朔,刘白羽,魏巍的散文,还有进入中学课本的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这种文风对中国的散文写作影响很大。以前的文章中的结尾常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这种。只不过余秋雨的文字中,多了点儿港台的软语,比如像“殷殷地企盼着”整个人都是流行歌曲。

[转载]我看余秋雨前几天刘震云打电话闲聊说余秋雨关闭了新浪,腾讯,搜狐的博客。余秋雨走了,王朔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转载]我看余秋雨[转载]我看余秋雨[转载]我看余秋雨

 

 

      

                         

 

                                       文化商人

曾经含泪劝灾民,诈捐二十万,一夕揭穿,小学变成图书馆;

向来厚颜谀当道,侵占数亿元,今朝发案,大师原来一贪官。

 [转载]我看余秋雨

  

      

0

前一篇:不善寒暄
后一篇:现代人间仙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