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想起了白宫诗会

(2013-03-31 22:15:55)
标签:

转载

分类: 读书札记
原文地址:想起了白宫诗会作者:秦岭老汉

五月十二日在白宫东厅举行了诗歌朗诵和演奏晚会,除艺术家外,出席的还有社会名流、政界与文化界领导人以及作为东道主的第一家庭。

虽说现在资讯发达快捷,好多事见怪不怪,但在这条信息面前我还是停顿了许久。

诗歌,音乐,柔和的灯光,闪烁的蜡烛……如果是在华盛顿的某个剧场,再加上第一家庭,也许感觉上会觉得很契合。但在白宫——这个既是第一家庭的居室,又是美国以至世界政治的漩涡,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事儿,总还是有点疑问,起码感觉上不大正经。因为按照一般中国人的看法,政治还有政治人物应该是严肃的、沉稳的、实实在在的,又蹦又跳、又唱又笑属于轻薄儿所为,与政治、政治人物不搭界。政治人物在中国人意识里是啥地位暂且不表,光是政治人物居住的城市就和其他地方不大一样,甚至是相当不一样。《北京颂歌》里有几句话很具代表性:“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看看,这还只是说政治人物居住的城市,如果范围再缩小至住所,不知道要用什么雷人的词儿。

话题跑远了,折回来继续说白宫诗会。据说这天晚会的节目主要有:声音浑厚的传奇男中音歌唱家詹姆斯·琼斯朗诵了莎士比亚剧作《奥赛罗》中的诗句;年轻的林-曼纽尔·米兰达以说唱方式表演了音乐剧《身在高地》中的唱段,这部音乐剧受到流行于西非、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民间音乐“加利普索”的启示;作家夫妇迈克尔·沙邦和阿耶雷·沃尔德曼之间的滑稽对话反映了言词在排除障碍、冲破壁垒方面的威力。

内容挺丰富,花样也不少,但,有啥用——这是第二个疑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期以来,通过媒体的疲劳轰炸,政治人物——至少是中国的政治人物——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形象:除了开会讲话,或是深入田间地头,或是走访集市工厂,或是穿梭欧亚大陆,或是现身险境急所……这些关乎国家安危、百姓冷暖的东西才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吟诗颂唱虽说也能与精神文明挂上钩,但终究还是虚事、缓务,在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如果大事张扬、铺排,奢侈,太奢侈了。

但奥巴马却另有说辞:“我们今晚相聚在这里……为的是强调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在我们的国家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体验诗句和音乐的力量:帮助我们欣赏美,还帮助我们理解痛苦;促使我们奋起行动,也在我们开始气馁时鼓励我们继续向前;使我们脱离庸碌的日常生活——哪怕只是短暂的瞬间——开阔我们的心胸,充实我们的情感。”

纯粹从艺术角度,这段话说得没有走样,甚至是多年来强烈触动我的对艺术真谛的表述。但它出自政治家之口,我没有大惊还是小怪了一番。记得以前读柏杨先生文章《英雄末路》,里面一段话有点意思,也有助于想想“艺术(或诗歌)有啥用”这类问题:“有某一种文化,才有某一种政治;有某一种政治,才有某一种气质。美国前任总统甘乃迪先生就职时,请他的诗人朋友佛洛斯特先生为他朗诵诗篇《全心的赠与》;佛先生身故後,甘先生在纪念佛先生图书馆的破土典礼上,说了两句话,曰:‘权力使人腐化,诗使人净化。’这两句话是人们常说的,但出自一位总统之口,其意义便更可敬可崇。有人说二十世纪是美国世纪,到了二十一世纪,美国世纪便过去啦,成了中国世纪啦。这话听了教人舒服舒服,但我敢和你赌一块钱,仅凭甘乃迪先生说这两句话,可看出美国人灵性之高,活力之强,青春气息之咄咄逼人,二十一世纪包管仍是美国世纪。中国一朝不从酱缸里跳出来,所有的精力便只好用之以杀人才,防反叛,别的啥都不能谈,更别说什麽世纪矣。”

2009-6-25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