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正义感

(2013-03-18 10:04:43)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国教育

一提到正义感,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些舍己救人或者与坏蛋做英勇搏斗的行为。比如美国911事件中,与歹徒在飞机上做殊死抗争的那些人,就是有正义感的公民。在美国最近一期的《男童军》杂志中,也有类似英勇事迹的报道。美国纽约州有一位12岁的男孩儿,在歹徒闯进学校施展暴力行为时,这个小男孩儿先是机智勇敢地躲在了桌子底下,然后,他又择机把学校内部的情况用大纸板报告给外面的警察。小男孩儿有条不紊的正义行动,为制服歹徒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学校的表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正义感呢?在我看来,同情弱者,遵守社会良知,是正义感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在美国学校的各种教育中,有很多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这种品质。比如为穷人募捐,不歧视残疾人,就是在爱心依托下的健康而正义的行为。

 

为了配合学校教育,身为人母,平时我会在各种场合以身作则,提醒我的孩子们要尊重那些弱势群体。几年前,我在圣路易斯的一家华人教会里,遇到过一位患有自闭症的男孩儿。这个男孩儿智商有限,说话词不达意,在聚会场合,他还动不动就乱吼乱叫,他的失控行为真是吓坏了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每当男孩儿出现行为不当时,他的母亲总会用微笑向大家表示歉意。看到他们母子相依为命的样子,我既感动又心痛。即使在美国,也没有根治自闭症的灵丹妙药。

 

说来奇怪,这个患有自闭症的男孩儿,却偏偏喜欢我,他尤其喜欢我那头长发。每次看到我,他总是凑在我身边,用他那既灵巧又笨拙的手,为我梳理头发。男孩儿一边为我做头发,一边发出我听不懂的奇怪声音。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有些害怕。

 

但我后来发现,随着男孩儿与我慢慢熟悉起来,他给我摆弄头发时,越来越安静了,我的发型在他的手里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这个变化让我十分惊喜。虽然有时候男孩儿用力不当,确实会把我的长发弄得乱七八糟,而且还揪得我头皮疼,但为了让男孩儿高兴,我情愿把我的头发给他当玩具。当爱护我的姐妹们吆喝男孩儿住手时,我总会笑笑对男孩儿说:“没事儿,你接着弄吧。”

 

每当这个自闭症男孩儿坐在我身边胡乱弄我的头发时,我的三个孩子们都悄悄记下了这个场面。我不敢妄称我是孩子们的榜样,但我对自闭症男孩儿的耐心和宽容,确实感染了我的孩子们。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他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自闭症男孩儿虽然心智不健全,但我们这些心智健全的人,应该把他当正常人看待。没有人喜欢自闭,更没有人愿意得病。得病的孩子已经很不幸了,如果我们再歧视他,那他的不幸就会成倍的增加。不仅对自闭症患者,即使对穷人、对被别人欺负的同学,我们都应该怀有同样的慈悲情怀。听了我的感慨后,我的孩子们都点头称是。我家孩子的这种慈悲情怀,随后在美国学校的日常生活中都得到了彰显。

 

在他人看来,美国学校的总体气氛是友好而和谐的。但如果走近美国学校,你就会发现,同学、老师之间同样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在美国学校,少数学生会被大多数同学完全孤立起来。试想想,被同学孤立,该是多么尴尬而残酷的现实。孩子幼小的心灵,该怎样承受这种孤单?虽然这种情况并没有在我家孩子的身上发生,但为了帮助这些被孤立的同学,我的孩子们都做过很多力所能及的努力。

 

大宝上初一时,学校有一位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中国女孩儿。这个女孩儿长得瘦瘦小小,平时不苟言笑,似乎还满怀心事。说实话,或许是美国文化使然,美国孩子不太喜欢那种书呆子似的同学,尤其对长着东方面孔的这位女孩儿,在美国学生的心里,萌发着一种类似于歧视的情绪。哼,只会读书,体育什么都不行,这中国女孩儿简直就是书呆子一个!美国孩子对这个东方女孩儿的偏见,很快就像瘟疫一样蔓延开了。不难想象,这个中国女孩儿就这样被慢慢孤立起来。同为华裔女孩儿,大宝见状心里非常不安。当她回到家里和我谈论这件事情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一个月后,大宝回家为我带来了好消息:那位中国女孩儿最近被美国同学慢慢接受了,她不再受同学的孤立了。这么快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我十分好奇地问大宝。“妈妈,看到没人理这个女孩儿,我心里很难受。最近在吃午饭的时候,我专门过去陪她。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我们两个人坐在一起吃,后来,我的朋友们一个一个地加入了我们,喜欢我的朋友们,也开始喜欢这个女孩儿啦。”大宝这样跟我说,噢,原来如此。听到大宝的解释后,我不禁从心里赞叹她的爱心、同情心与正义感。

 

类似的情况,我家二宝也遇到过。二宝学校曾经有一位转学来的印度女孩儿,初来乍到,这位印度小女孩儿因为不入学校的主流,也被美国同学孤立过。我家二宝看到了印度女孩儿的窘境后,也和姐姐一样,主动做印度女孩儿的朋友,并邀请印度女孩儿和更多的同学们相识。慢慢地,印度女孩儿在学校露出了笑容。

 

除了对同学,我的孩子们对其它社会底层的同胞,也怀有深深的敬意和同情。今年暑假回国,我们在西安城墙上游玩时,雇用了两位农民出身的三轮车车夫。天这么热,车夫还要玩命似的蹬着三轮车,该是多么不容易呀。坐在车上的我,心里泛起一丝波澜。舒舒服服坐在三轮车上的孩子们,很快就被三轮车车夫背后湿透了的上衣所感动。在这样的情绪下,到了终点时,我们一家人和三轮车夫握手致谢并合影留念。我的三个孩子们,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的小红包里,拿出数额不少的人民币给三轮车夫小费,表示感谢。当这两位农民出身的三轮车夫受到如此尊重时,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感激。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而言,正义感和爱心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爱心的人,会有正义感。同时,正义感的爆发,有时候又是一瞬间的,不加思索的,比如那些在紧急情况下的舍己救人行为。我认为,培养孩子的正义感,应该从爱心教育抓起。有爱心的孩子,更有可能把目光投向周围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

 

人之初,性本善。目前社会中同情心和正义感的逐渐丧失,和整体社会的全民素质有关。记得我上大学时,有一天晚上,在沈阳红旗广场附近,一大帮人围住了倒在地上的一位中年妇女。这位妇女失去了知觉,吃力地喘着粗气,围观者都在那里看热闹,但没有人想为她做些什么。

 

当时我和我的另外两位同学都很着急,特别想把这位女士送到附近的医大附属医院就医,但围观的群众却对我们的建议冷嘲热讽。你们几个大学生,能成什么气候啊。要是路上出事了,谁负责呀?听了这些话之后,我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人们的这种担忧,的确反应了中国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即使有一颗正义之心,却又迫于其他压力,怕惹上麻烦,于是很少有人拔刀相助或路见不平一声吼了。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人们的正义感,应该像石头一样坚硬,像朱砂一样赤红。这种境界,是我对孩子们的期盼,也是我自己不断努力的方向。

 

本文选自我的新书:<<美国妈妈这样做>>

购书地址: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39127&ref=search-1-pub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9185&ref=search-1-pu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