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称

(2013-03-05 22:52: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女性情感

职称

 

在中国,没有职称就会寸步难行。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在20年前的赵本山小品<<我想有个家>>中,就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六级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份子”。连中国的蓝领工人都讲究职称,更别提日夜为职称奋斗的广大金领和白领阶级了。

 

那年回国,老同学宴请我们吃京城大餐。在豪华的北京某大酒店里,老友相见,握手言欢,举杯弄盏。吃喝之余,望着我面前的老同学,我的心里不禁发出惊叹。时过境迁,留在京城的老同学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我眼前的老同学不是教授,就是博导。再看看我们,一个是美国普通医生,一个是家庭主妇。这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回到美国后,我开始悄悄思考几个问题。如果不出国,我现在会是什么职称?若不出意外,好歹我也能混个教授干干吧。可惜,生活没有假设,我的假设毫无价值。如果不出国,我可能还在继续唱“弯弯的月亮 ”,或许我也会为不知名的远方忧伤。如果不出国,我就不会有三个可爱的娃儿,我更不会拿起生涩的笔写我热爱的文字。如果不出国,我不会写几本和专业无关的书籍,我更不会明白为什么美国人的职称并没有那么沉重。

 

老公的老板是位五十几岁的美国人,他行医二十几年,至今他唯一的职称就是“Dr. Smith”。按理说,根据二十几年的行医经验,把Dr.Smith 称作“肿瘤专家”,一点儿都不为过吧。可惜,他这位名副其实的肿瘤专家就这么一个职称,病人找他看病,也不需要挂专家门诊。无论病人的社会地位如何,他都会同样的耐心和一视同仁。我的老公,一位刚刚出道的普通医生,在没有职称的约束下,就这样和一位行医二十几年的专家平起平坐,挂着同样的听诊器看上了病人。

 

下次回国,老朋友若再相见,面对广大的教授和博导们,我们还是没有职称啊。好在老公有几张洋名片,可以胡弄胡弄。我们不得不承认,出国,不仅让我们失去了和亲人经常团聚的亲情,也让我们失去了职称。我们唯一的收获,就是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走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牵着孩子们的小手儿,早已经忘记了职称。

 

=====

昨天一位编辑跟我要名片,因此感慨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