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到底在读什么育儿书?
(2013-02-26 08:48: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札记 |
我不否认,我是喜欢读书的。在国内求学时,我的书包里一直离不开和专业无关的书籍。遗憾当时无人指导,自己也没有主动阅读经典名著的意识。那些年,我虽然读了一些书,但以垃圾书为多。我侥幸读过的莎士比亚,也让我忘得一干二净。
虽然在国内没读到什么好书,但我喜欢阅读的习惯却是养成了。所以对那些垃圾书,我至今依然满怀感激。可惜到了美国以后,我整日忙于功课学业和生活科研,那些滋润我心灵的文学书籍,对我来说已成奢侈。在我全职回家前的长达十四年的游子生涯里,我只读过哈金的<<等待>>。在与书隔离的那些日子里,我的生活中仿佛少了空气,令我窒息,我的心情也因此时常忧郁不安。读书可以藉慰人的心灵,由此间接可见。
近年来我虽然读了一些书,但我几乎没读过育儿书,当然虎妈的书除外。2011年,虎妈一夜爆红,我写的两本育儿书,也在这一年几乎同时面世。同在美国,为了对比我和虎妈的育儿经历,有一天晚上,我熬夜读完了编辑赠送的<<虎妈战歌>>这本书。这是我唯一的一次有意识阅读育儿书的经历。
2011年夏天回国,在北京王府井的书店里,我看到一大堆玲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我知道,哈佛妈妈的书一直被国内的家长追捧着,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的育儿经,说实话,真的让我无所适从。我站在这些育儿书面前,不知所措,唯恐自己的书也会让国内的家长们无所适从。
回到美国以后不久,国内的一位图书编辑找到我,好心的编辑希望我能按照一本百万畅销书的模式,也写一本类似的作品。坦率地说,对于热爱文字的我,能被编辑邀请出书,实在是一件很诱人的事儿。可惜当我打开编辑给我寄来的畅销书样本时,我不禁叹息不已。那天我恰好读到作者指导家长该怎么对付怕打针的孩子。我想,如果这样的基本育儿知识,中国家长也要从书籍中寻找,我真担心中国家长真是集体弱智了。这种书,我没兴趣写,我也写不好。
中国家长喜欢追捧畅销书,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却值得深思。其实许多深刻的思想,包括育儿知识,都躲藏在默默无闻的角落里,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如此言,我并不是贬低任何育儿畅销书的作者,我只是认为,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这些育儿书可以拿来看看。但家长们如果把这些育儿书当做育儿宝典,这种想法就很危险了。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进哈佛的潜质,哈佛妈妈的书,即使你读100遍,这种书对你丝毫无用。
说了半天,我到底读些什么书帮助我教育孩子呢?笼统地说,阅读小说和诗歌,可以让我的心肠变得柔弱,对孩子更容易生出一种慈悲胸怀。当孩子眼泪汪汪地站在我面前时,我的心会和孩子的心,一起变得很脆弱;阅读中国古典圣贤名著,能让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及时摆正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的位置;阅读外国作家的经典作品,能让我了解到天下孩子们的普遍心理共性。
简单举例如下:
萨特的<<文字生涯>>和泰戈尔诗集,让我略懂一些小孩子们的心理;
<<颜氏家书>>,让我懂得了溺爱孩子的严重后果和早教的重要性;
<<汤姆叔叔的小屋>>,让我觉得从不抱怨的汤姆叔叔应该是孩子们的人格榜样;
<<曾国蕃家书>>,让我明白世上确实有高山般的父爱;
周国平的<<灯灯亮了>>,让我看到了困境中的光芒;
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鲁>>,让我知道和孩子的思想交流是多么的美妙;
陈丹青的<<退步集续编>>,让我懂得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学会思考;
<<圣经>>中的“箴言”,不仅能教育孩子,也能教育我。
如果继续写下去,这个读书单还可以继续增长。我暂且打住。
我觉得,假如把市面上的育儿书比作是自来水的话,这些书只能解家长的一时之渴,它们却无法从根本上教给家长育儿的智慧。而经典的文学作品,就像是牛奶一样,它们不仅能给我们解渴,而且还能让我们的智慧能有所增长,让我们的思想不致于缺钙。
一位上海网友来信说,中国现在就缺一本育儿书了,你能写写吗?我觉得,中国并不缺育儿书,而是缺少发现育儿书的眼睛。比如只读读<<颜氏家书>>和<<圣经>>中的“箴言”,你就会从中受益很多。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育儿经,我们把它们当西洋景看看还可以,切不可邯郸学步,亦步亦趋。拿我的博客为例,你若三天没来,你不会遗落什么重大的信息。但你若三天不读书,你却可以失去很多智慧。
如果家长没时间读书,家长本身能具备完全淳朴的天性也不错,就像罗中立名画中的“父亲”那样,允许孩子自由发展。可惜,大部分的中国家长,包括我自己,既不淳朴,也不智慧,却高高在上,对孩子错误地指指点点。仔细想想,我们真是对不起孩子们!难怪鲁迅先生也在为此担忧:“(家长)许多精神上的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都蒙着影响。”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辛弃疾的一段词:“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觉得,家长对孩子,要像欣赏风景一样去欣赏。当你眼中的孩子变得可爱之时,你在孩子的眼中也可能变得慈祥起来。互相欣赏的亲子关系,那该是多么的美好!
last, but not least, 我来抄录一段澳大利亚作家Patrick Lindsay写过的一段话。 读书,从来不晚。 要想改变, 就在今天!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read a good book
It’s one of life’s great simple pleasures.
Take a journey.
Relax.
Learn.
Go back in time.
Or forward.
Be inspired.
Or challenge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