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博士当回事儿

(2013-01-31 11:53:43)
标签:

杂谈

分类: 胡思乱想

别把博士当回事儿

 

自从我上网写博文以来,时常会有善良的读者对我的博士学位啧啧称赞,“你真不简单呢,美国女博士,我挺崇拜你的。”

 

每次读到类似于这样的赞许,我除了感激,更多的是觉得心虚。陌生的网友,远方的读者,我多想让你知道,你可以崇拜一位绝处逢生的乞丐,你可以崇拜一位腰缠万贯却节俭力行的富翁,你可以崇拜襁抱中纯洁的婴儿,你甚至可以崇拜傲立风雨中的一棵野草,但你万万不可崇拜像我这样的博士。

 

博士的英文称呼叫Ph.D.  为了获得Ph.D这三个简单的字母,博士生确实得历经万苦才会修成正果,最终再把这三个字母加在自己的名字后面,从此这世上就有了王博士,李博士,猫博士,兔博士等等。十多年前,这三个简单的字母,曾经像名人的八卦新闻一样,在网络遭遇过网民的恶搞。人们把博士,亦即Ph.D,称作“脑子永久受损”的人(Permanent Head Damage).

 

初闻人们对博士的贬义称呼时,我博士刚刚毕业不久。网民对博士的恶搞,让我心里很不服气。本来嘛,我活得好好的,脑子转的飞快,我哪像脑子受损的人呢。近年来,读了几本和专业无关的书籍之后,我这理科的博士脑袋,开始慢慢有所领悟。

 

和抒情浪漫朦胧的文科生相比,理科生的思维更直接,更咄咄逼人,有点儿像打靶似的,目标极其明确。我们思考的结果,常常是非此既彼。在不知不觉的潜意识中,我们以为人生会像物理中的电路图,化学中的反应式,或者生物中的蛋白复制那样精确。在这样的潜意识支配下,理科生在思维上的相对死板,有时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像我这样的理科博士,简直就是死板的极致。我遇到什么人生难题时,极爱钻牛角尖儿。我曾经以为,世界在我眼里,应该像我手中的实验数据一样有板有眼,来龙去脉,一目了然。长达5-6年的博士训练,确实已经把我培养成了博士式的思维头脑。像我这种泾渭分明的思维,只适用于专业研究,绝对不适用于体验人生。

 

我如果遇到生存难题,估计我连乞丐的抗压能力都没有。比如乞丐会把讨食当成一种求生的本能,我会吗?我这博士脑袋很可能会这样想:为什么我非要去要饭?如果我不出去要饭,我会饿死吗?如果我去讨饭,会有什么后果?正问反问,理科博士比较爱推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下合理性(rationale)。理科博士的脑袋,不太习惯跟着感觉走。以我自己为例,凡事我都爱把前因后果想清楚,还特别爱问十万个为什么。

 

可惜,世界是混沌不清的,人生也并不是非黑既白的。水太清无鱼,能够浑水摸鱼者,才是当今世人中的精英。像我这样的傻博士,估计我努力一辈子,也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本事。不仅我如此低能,在美国杀人的物理博士卢刚,还有国内外前赴后继自杀的那些博士们,估计也是如此低能。不幸的是,这样的低能事件还在继续上演中。

 

一位美国的华人博士生,最近(2012.11)在辅导妻子学车时,因为夫妻两人之间的口舌之争,他气愤地跳车后竟然意外身亡。消息传来,大家无不惋惜。作为苟生者,我们无法还原他们两口子的争吵细节,我也无意诋毁这位英年早逝的丈夫。我只能猜测,做学问的这位男博士,是不是把太太也当学问做了呢。

 

我越来越意识到,人生不是搞科研,不能事事都做到有理有据。非黑既白的选择,完全忽视了人生的复杂性。任何人都不会像我们手中的试管那样,能任凭我们随意摆弄。人无完人,我们的眼前,到处都是犬牙相错的人和事。身处其中,我们还是能模糊就模糊,能糊涂就糊涂吧,凡事千万别钻牛角尖。如果我们的博士思维不能适应俗世的生活,我们的博士脑袋确实得要修理一下。否则,我们这些博士,真的就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脑子永久受损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