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拿起相机,拍的不好,别笑话,看,老所长笑得多开心。)
电话响了,我抓起听筒,竟是老所长打来的,真不敢相信,七十多岁的人了,声音甜美依旧。我问她在北京可好,老所长笑着告诉我,她现在就在滨城,已经来了几天了。
八十年代末,我从临床调入职业病防治所,成所长就是我的顶头上司。她六十年代哈尔滨医大毕业,学预防医学和工业卫生专业,是那个年代很稀有的人才,教授级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高级知识分子津贴。
说起预防医学,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文王曾问神医扁鹊:“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好生奇怪:“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从扁鹊的话可以看出,扁鹊的大哥是精于病前预防的医生,且常给百姓传授养生之道。俗语说最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
成所长学的是预防医学,有着她那一代人的严谨,吃苦精神。在她的带领下,职业病防治所完成了许多科研项目,为当时预防医学和工业卫生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可惜的是,那个年代对预防医学重视不够,很多都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学习,这令老所长至今扼腕叹息。
老所长的爱人是六十年代哈军工毕业的高材生,曾任某军司令员。常年很少回家。成所长一个人除了工作还要包揽全部家务。让我们惊叹的是她的精力充沛,带着三个孩子,除了工作,每天下班在她住的将军楼下开辟了小菜园,,我们都吃过她种的黄瓜,西红柿各种菜蔬,这在八十年代可是不多的举动。成所长生性开朗乐观,歌唱得好,年轻时,还没有发福,在和外单位联谊会上,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曼妙的舞姿常引来掌声无数。
成所长夫妻感情有口皆碑,可天妒良缘,不幸的是正当壮年的司令员因公牺牲。当时得到消息,去他家的路上,我们愁肠百结,不知该如何安慰这突遭飞来横祸的老大姐,可出乎我们预料,成所长镇静如常,一声未哭,一直到处理完丧事,她大病了一场。后来组织上照顾他们家,把他们全家调到北京去了。
现在连我们也退休了。成所长每年夏天都要回滨城住上几天,过去的同事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正好在成所长这里聚上一聚。去年成所长语气轻松的告诉我们,她被查出宫颈癌,我们吃了一惊,原来术后才三个月,她却不在意地说,宫颈癌,乳腺癌,我们国家基本过关了,子宫一摘除,就没事了,没啥好怕的。
今年年岁大了,和保姆一起到大连玩了几天,回来路过槟城,看望老同志,再回北京。晚上,吃过晚饭,我们陪着老所长倘佯海边,看海听涛,涛声和着老所长的细语:人哪,小时候虽然无忧无虑,但不能自立。壮年时,虽然身体健康,但无暇享受。只有退休了,卸去工作担子,孩子也都大了,才是最好的时光,善待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