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分类: 狂欢的商业 |
第一轮,由9个评委投票。在9个评委中,史玉柱、牛根生等企业家评委都选了李书文,因为他们都曾扮演过创业者的角色,在情感上倾向于富有创业激情的李书文的,那怕他有明显的缺点,甚至在比赛中踩了红线。而阎炎、熊晓鸽这样的风险投资家,看中的不仅是创业者的创业精神,更看中创业者是否能成为可信赖的受托人,所以他们投了务实憨厚的窦大海。结果是李书文6票,窦大海3票。这时候李书文基本上稳操胜券,除非最后两位总评委一致投窦大海的票。(此时我心里投了李书文)
第二轮,是场下拉票,这个拉票不直接形成票数,但是可以影响总评委的决定。在这一轮一位美国商学院的教授发表了他的观点,这就是支持窦大海。因为他对李书文在比赛中屡次踩红线“很不舒服”。这使我想起美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的一次对话,中国企业家抱怨中国法制不健全,经营环境不好。美国企业家说了一句,如果你们处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环境,很多人可能走不了这么远。(此时我心里对是否投李书文产生了疑虑)
第三轮:由宁高宁和柳传志最后投票决定胜负。在此之前,宁高宁支持窦大海,柳传志支持李书文。只有他们两都支持窦大海,才有可能翻盘。结果宁高宁被李书文的激情所感染最后投了李书文,柳传志也一如既往的投了李书文,结果没了悬念。
虽然赢在中国只是一个节目,但是柳传志这番话却让这个节目成为一个事件。(此时我已经对投谁没了兴趣)
这时我想起德鲁克对企业家的描述,他说,在我接触的众多企业家中,有的能说会道,有的不善言辞,有的身材伟岸,有的其貌不扬,这都不影响他们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李书文成了冠军,可能是大家被一种表象所迷惑了。
我希望赢在中国不仅鼓励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在一个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文化里,中国不缺乏创业者),更应该传播一种从创业者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这就是诚信。
而这期总决选出了一个屡次踩了红线的李书文,的确是一个遗憾,好在柳传志最后的一番话弥补了一些他自己对这个结果的遗憾,也让更多的观众思索赢在中国背后“赢”字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