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魏强毅女性心理学两性婚姻恋爱情感 |
再婚家庭,如何构建?
魏强毅
离婚率的逐年增加,导致社会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再婚家庭的增多。美国人口统计局报道,在1980-1990年之间,再婚家庭增长了36%,共计530万个家庭,共有730万个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中国的再婚家庭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就现实的状态来看,中国再婚家庭应该会超过这个数字。
从再婚家庭的增多,随之而来就是再婚家庭中的孩子问题。调查显示,再婚家庭中40.5%的儿童情绪不稳定,21.6%的儿童有较严重的情绪烦恼,18.9%的儿童精神紧张,有56.8%的儿童有较强的压抑心理,这些数据均高于其他家庭类型同类指标人数的百分比。
孩子在再婚家庭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如何去构建一个和谐的再婚家庭,成为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再婚,孩子是无辜的。其实,很早之前就盛传一种说法“后妈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非常刻薄”。这种说法并且通过无数的影视作品展现出来,由此而形成对一代人的心理阴影。总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在再婚家庭里将会受到残酷的待遇。这种思维活动,顺理成章的就会影响孩子在再婚家庭中的心理状态。要么就是躲避后妈或者后爸,要么就是针锋相对,要么就是虚情假意等。各种心理都会造成“预设”,并且难以短时间改变。
如何去克服孩子心理的这种预设,首先就是父母应该竭尽全力。比如再婚家庭中的夫妻应该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排除彼此的误会。更多的再婚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误会造成的。所以,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其次就是父母应该要拿出自己的真诚,孩子永远是孩子,他们没有过强的是非观念,如果父母对孩子真诚的爱护,孩子最后还是会打破心理“预设”,接纳自己的新妈妈或者新爸爸。
现实中,更多的孩子只是会对新妈妈或者新爸爸抱有一种敌对情绪,他们不懂大人的世界,只是天真的认为,新爸爸或者新妈妈抢走了自己的妈妈或者爸爸,并且表示出强烈的反感情绪。他们会通过各种情绪或者行为表示出对家庭新成员的不满,如果父母不加以心理排除,将会酿成大错。所以,父母应该和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沟通,让孩子取消对家庭新成员的心理戒备,并且消除敌对的行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非常脆弱并且非常敏感,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
还有一种再婚家庭,就是男女双方独有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之间除了大人的事情,还有小孩的事情。比如孩子会对自己的哥哥或者妹妹表示反感,认为他们在抢自己的亲人,在抢大人给予的爱。这种对抗是非常强烈的,有时候也会大大出手。如果父母在个时候,不做出理智的判断,孩子的心理扭曲将会成为现实,并且永远无法消除。所以,父母应该对各自的孩子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然后在不损害孩子心灵的情况下,做出最佳的判断。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父母的爱平分开来,千万不要自己的孩子多点疼爱,爱人的孩子少点照顾。
孩子有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假象,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会比较具有信任度,而对于新来的爸妈会具有怀疑的态度,由此而引发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就会促使孩子去保护自己,并且会对新来的父母表示恐惧。如果父母不加以关爱,那么孩子的心理极端也会自然形成。
无论以何种方式构建自己的再婚家庭,孩子总是无辜的。所以,不论大人们之间发生什么,对于孩子的童年而言,应该加以保护,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下生活。反之,祸害将会是大人自身。
比如再婚家庭情况下,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护,并且出现心理问题。那么等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明白什么是“孝顺”、什么“亲人”、什么是“信任”等。这些基本的社会素质一旦缺乏,将会酿酒很多的遗憾。最糟糕的结局就是“孩子弑母或者父”。
所以,无论是自身出发,还是从道德出发,还是从未来出发,关照好下一代,是大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去关照,集中的一点,就是保护孩子的心灵;如何去保护,关键的一点就是“了解孩子”;如何去了解孩子,大人们应该做到“和孩子们尽量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