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两性话题魏强毅女性心理学两性婚姻女人男人 |
80后的婚姻,忧伤与喜悦谁占主导?
魏强毅
唉,看你们成婚,一点忧患意识都没有。房价又涨了,今天的菜也比昨天的贵了。你们还不努力,就等着喝西北风吧。一位老人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儿子说。
或许我们也能够品味到,80后的婚姻,将是一次艰难的挑战。在物质水平与工资水准并不和谐的情况下,想要让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确实是一个难题。然而,我们也无法改变现状,毕竟现实就是现实。
在前辈的眼里,80后就是蜜罐的一代,并且宣称祖国的建设80后的将难以承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慢慢的老去,80后也在逐渐的成熟起来。在初入社会时,80后也的确表现出了许多的缺点,也让他们深深的感受了现实的残酷。
最近一部电视剧获得了890观众的好评,《奋斗》的横空出世,无疑将80后的点点滴滴描写的淋漓尽致。从大学毕业到找工作,从家庭到爱情,从恋爱到婚姻,着实的将80后的生活体现了一番。在体现个性的年代,80后似乎更加钟情疯狂,钟情自我的展现。虽然也遇到无数的挫折,不过还是在坚强中微笑到了最后。
现在,在上辈人的眼里,或许80后的婚姻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从房价的节节攀升,到物价的逐步升级,然而竞争的压力也在悄然的增强。80后面临的问题将是如何生存,如何在各种压力获得恋爱的资格。
一个朋友对我说“大学毕业之后,先租个地下室,天天吃泡面,等吃他三年后,再租个大的房子,天天吃快餐。再熬上三年,没准就能进饭馆吃上炒菜了,混得好的话,没准还能卖个电驴骑骑。现在就是什么都可以想象,就是不能想象爱情和房子。”
他的话虽然有点苦涩和极端,不过也能体现80后的生活状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就业的压力,面临买房买车的压力,面临各种生活的压迫。或许80后将成为真正一代的房奴。
“没有房子的男人我不要,没有车的男人更别提。不是我势利,也不是我现实。你总不能要求我嫁个男人,然后陪她吃一辈子苦吧。我可不想让自己做一辈子的受压迫者。”一个女性的朋友在聊天的事情,强调了自己的看法。显然,这不是她们的错,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呢?
在一个无能为力的年代,男人无法一下子让自己晋升到上流社会,而女人又无法接受下流社会中的男人。毫无疑问,这个鸿沟是短时间无法逾越的。得出的一个结果将是,女人宁愿选择事业有成的老男人,也不愿意陪着年轻的男人接受生活带来的考验。
现代人活得本身就很累,为了身边的物质或许要付出一生的代价。他们在过着一种生活的生活,竭尽一生,所能达到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活着。或许你可以活得轻松点儿,或许你将会活得艰难。但是无论是宽松还是艰难,中国人活着,永远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这是悲哀的,然而也是现实的。那么在现实中的人们,如果选择一条更好的途径去满足自己的生活欲望呢?
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过去,那么平民和自我的时代悄然来袭。我们要做好的思想转变将是“让自己过一个享受的人生。”也就是说,不要用50年的时光来换得一套房子,而是用一套房子来换得50年的精彩生活。
80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无疑就是事业和婚姻,根据一个朋友的非准确性预算,一个男人在北京娶一媳妇将要花上100万元人民币。并且这个数目是在30岁以前要完成的,那么对于男人来说,这个压力将不言而喻。
既然要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为什么不转变观念。为什么要买房子,为什么要买车,为什么要让自己承受生活原本就无法承受的重量?
或许女人不会明白,但是换个角度考虑。如果男人贷款买车,买房。那么结婚后,男人肯定一贫如洗。得出的结论将是,夫妻共同努力做房奴,车奴。既然这样折磨自己,还不如举行草坪婚礼,无牵无挂。
80后的婚姻,除了面临物质上的考验以外,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精神上的考验。”
80后大多比较张扬,比较具有个性。那么两个具有个性的人在一起,势必造成彼此的不协调。造成的影响就是离婚率将会大大提高。
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彼此互相增进了解再决定婚姻,快餐文化不适合婚姻是80后必须明白的道理。
其次,80后对婚姻具有恐惧症和缺乏信任。这是外界的宣传强加给他们的,但是假话说三遍也会成为真理。他们面临着精神与伦理的考验,在冲破与没有冲破之间徘徊。这是造成80后痛苦的重要来源之一。
最后,80后的婚姻面临了父母的挑战。毕竟在670和890之间有一个文化的差异。父母无法接受子女的意见,而子女又无法理解父母的观点。从而难免造成父母与外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其中最明显的当然要算是“婆媳之争。”这毫无疑问是破坏彼此婚姻的最大因素。
那么解决的方法,当然就是那句“要想搞定婚姻,先搞定父母。”其实父母的唯一希望也是子女能够幸福的生活,那么如果你们坚定的相爱了,父母也并不会一味的反对。父母的意见将是爱情的一个考验。过关了,你们的幸福或许能够永远,没有过关,就证明了你们的爱并不真诚。
80后的压力慢慢的展现出来了,能够给他们解压的方式,就是多点谅解和了解。不过,靠自己打拼出来的空间,才更为真实。努力吧,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