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的要求

分类: 教育 |
关于听课的要求
一、听课规范
1.听课前应当先熟悉本课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
2.认真听课、看课并分析思辨。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符合课标(大纲)精神,体现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
(2) 教材处理是否得当,知识讲解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
(3) 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步骤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能否遵循智能迁移规律而循序渐进,课堂密度是否适当,是否注重过程教学,是否精讲精练、注重拓展。
(4)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活动形式是否合理,是否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
(5) 教师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导学(引导点拨)是否得法,电教媒体运用是否恰当,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精要,板书、演示是否规范。
(6)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智能活动是否有效,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3.认真记好听课笔记,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过程、教学点评、总体评价、改进意见等。
二、听课准备
一、学识准备
1、熟悉教学大纲,充分把握教材。
2、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社会在前进,教改在深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3、学习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教育现象。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哲学和先进教改信息等。
4、积累听课、评课材料。听课、评课作为一门科学,这方面材料还不多,这就需要听课者注意积累。具体方法,一方面要从各种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收集;另一方面边听课边总结。
二、心理准备
1、态度上的准备。听课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2、情绪上的准备。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听课者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
三、情况准备
1、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
2、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四、物质准备
听课者不能徒手洗耳恭听,要带好笔、听课笔记、教科书、参考书等。
三、听课要领
一、全身心投入
二、掌握观察要领
(1) 听什么呢?
(2) 看什么呢?
(3) 想什么呢?
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现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
四、听课记录
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生活动情况;
5、教学效果。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五、听课十记
听课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有效途径。多听同行的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使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扬其所长,避其之短,形成高超的教学技能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听课必须做好如下十记。
一记课头:就是记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听课时间、地点、班级以及授课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和所听课的类型、听课人(或代表),记录这些,在课后,一来可以通过年龄、讲课水平对照、检查自己与授课者的优劣;二来便于同他人取得联系,听取他人对本节课的具体评价,从而检查自己对问题看法的正确性,为自己日后上好本课都大有益处。
二记过程:就是记录本节课的教学各环节。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的形式、内容,导人讲课的方法,知识传授的层次性;各层次知识内容、课堂小结、习题和作业题的选配、知识的规律总结等。
三记布白:就是记录授课者教学中环节与环节、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衔接和转折的话语。它既是前面所讲内容的简短小结,又是对下面所讲内容的启发。因此,对教学环节、知识点衔接和转换过程中关键的语言,务必记上这一关键语句。这些话是主讲教师教学技能的“表露”。
四记时间:听课过程中,对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各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以考察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检查教学是否依据儿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施教。
五记备注: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表述以外的、有价值的东西,用加写备注的方法给予记载。如教师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现代媒体使用及技能,学生活动人次,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对学生的学情反馈评价,授课效绩反馈等,以便自己今后扬其所长,避其之短。
六记点评:在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的教学组织环节、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学生的课堂反映等,听课者要及时进行思考、整理,并迅速作出反应。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观点出发,用观后感的语言,把自己独到的看法、科学的改进建议等随时记录下来,以便综合评价所听课程。
七记板书:一堂课结束时,一个完整的板书也就出来了。如认为板书设计有可取之处,可在最后(课末)将板书主要内容记录下来,用以自己教学参考借鉴。
八记思想:就是记录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反映的教学思想,即教学方法的采用是否符合学科课程的特点,是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是否达到了“因材施教,科学育智”的目的。
九记特色:在全面衡量一堂课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教师创造劳动进行记录。如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学的新方法、创新的教学思考、独特的思维方法、教材体系的科学安排、独具风格的情感教态、幽默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能等。
十记总评:听完课后,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内容熟练程度,知识层次的划分,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思想的正确性,教、学具的使用,板书的合理性,课堂容量,学生活动,教师的仪表、教态、语言,教学特色、教学绩效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总之,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写好听课记录,不但有利于教师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而且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