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国极乐寺(河北高碑店念佛堂)挂单记
(2010-08-30 14:01:49)
标签:
杂谈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河北高碑店百国极乐寺的前身是弥陀村,是由著名的佛教道场——长春百
国兴隆寺的当家师主持修建的。“极乐”取自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里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峨眉派,是个女众道场。我没亲自数过,据说寺内出家比丘尼包括护法50人左右,是专修净土的道场。住在高碑店一带的村民对这都很熟。
司机指引我在北村一站下车之后,我看到一个硕大的指示牌指向一条小路,旁边
是一人多高看不到边的玉米田,沿着小路走了600米左右便到了庄严的佛寺。
寺院很安静,可能正赶上师傅们闭关精进的缘故,谢绝了所有访客。我找到了办公室,敲门进去看到两位穿着海青的师傅。师傅说不接待旅游和参观,我说来挂单,这两个字一说出口的时候,仿佛也有了游方僧人了无挂碍云月千里的风骨。师傅问我是不是修净土宗,我说还没有皈依受戒,但很仰慕,想来学习。做了登记,暂存手机,请了海青,师傅便引导我往内院念佛堂去。
进念佛堂的时候,大家正在诵读无量寿经。佛陀在世期间讲经说法45年,经典无数,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几部。我喜欢金刚楞严一类般若典籍。无量寿经少读。坐下翻开经书才发现,竖版,繁体,无注音。半天找不到大家的进度,我索性闭眼静听。
诵经结束后,师傅们去后院寮房前休整草坪,我在中院一边洗被单,一边和70多岁的江居士聊天。洗了一会旁边的常住居士实在看不下去了,跑来教我用搓衣板:)。寺院里很节俭,用过一遍的水只要不太脏都要存在一个大铁皮桶里冲厕用。
到了晚餐时候,走进斋堂发现只有零星几个人吃饭,一问才知,寺里师傅们遵循过午不食的戒律,居士们很多也发心遵循。我到的比较晚,东西已经吃完了,斋堂小师傅另蒸了一碗米饭给我就咸菜吃。本来也不太饿,就挑了一勺的米饭享用。
在寺院里过斋,像自助一样,管饱,但万万不能剩饭菜。有偈云: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寺院的一切靠施主布施,来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我旁边的一位游方居士嘴里含着花椒犹豫了半天,不知是吐是咽,小师傅善解人意的让她吐在桌上,她一会来收拾。
吃完我起身去后堂帮小师傅收拾碗筷,一共只有七八个碗,又都很干净,我用清水洗第一遍,师傅洗第二遍。
小师傅说:“在这就万缘放下,一心静修吧。外面的世界灾难这么多,不能预料自己哪一天就离开了。一定要勤奋刻苦,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妄想上。你来的时机好,明天开始精进,早上三点多起床,一直到晚上10点,天天诵经念佛,一定要参加啊。”
我说:“师傅你参加么?”
小师傅说:“我是护法,需要照顾你们的生活,我不能参加了。”
“那太遗憾了”
“是啊,不过这么大的寺院,不能所有人都念佛,总需要有人来照顾大家,做饭打扫,有我在这里护持,你们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
师傅说:“你一定要有愿望,走的时候,如果愿力大于业力,就被愿力牵引;如果业力大于愿力,就被业力牵引,重新入六道轮回了。”
我问师傅你的愿望是什么,师傅说:“我就希望一直护持着大家精进学佛,直到修成正果。等到大家都学成了,一定会回过头度我的。”
我心想,小师傅,你有这一点舍己为人的愿望,就已经种下了无边的功德了。洗完碗把剩水倒到铁皮桶的时候,小师傅看到有一只落水的苍蝇,顺手把它捞了出来放在地上,那个动作没有思考和犹豫,平静而自然,我心里一动。
之后师傅带我到后院整理草坪。往后院走的路上要穿过厨房,看到厨房摆设,我愣住了。那种坐在地上烧柴的大锅已经消失在我记忆中将近20年了,竟然这里还在用,旁边堆着扎成捆的树枝。这里看不到现代文明的影子,没有报纸广播,没有天然气,没有高压锅,没有洗衣机冰箱空调,只有两台电视,还只能用来播放净空法师的光碟。这里生活真清苦,或者说她们刻意远离物质享受;而物质富足的现代文明里却没有这里的慈爱和淡泊。
晚课的内容是绕佛,念佛堂外的院子里有一尊很高的三面观音像,我们在像前的空地上排成一队边唱佛号边S形前进。我终于有机会仔细观察下师傅们。她们平均年龄20多岁,最大的也不过30多,都很清秀。在她们身上感受不到世俗浸染的痕迹,更多的是一种平静。平静这个词最好,不是繁华落幕的寂寞,不是饱经风霜的厌离,不遥远不切近,不孤高不谄媚,就是平静,心似古井,波澜不惊。
常住的女居士10多人,男居士有10多人。绕佛时师傅们排在最前,中间是女居士,最后是男居士。
晚课结束后,江居士叫住我说,你没唱过佛号,怎么会唱的那么好?我一阵开心,忙感谢她的夸奖。转念一想,不是我唱的好,是她恰巧喜欢而已。经里说:“佛演一声音,众生随类解。”武则天也在开经偈里写:“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每个人也会依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理解和演绎。有人唱慈爱,有人唱悲悯,有人唱喜悦,有人唱离舍。我喜欢唱空寂,恰巧江居士与我暗合罢了。
晚上回寮房,发现居士们大都住在一个房间里。有点像大学的宿舍。寮房里不准换衣服,只能去卫生间换,不知是不是为了尊敬看不到的众生。晚上也不许洗漱,估计是为了节水。换了睡衣我早睡了,明天正式进入精进期,要3:30起床。
一夜我睡得很轻,早上有声音就起来了。三点半多跟着大家去洗漱间。里面有面盆和水龙头,可没有人用。为了节水,大家都从桶里舀净水到塑料盆里,洗完之后废水倒到另外的桶里。我最后一个洗完,被管理宿舍的居士拉住说:“阿弥陀佛,你用的水太多了,够我几天用的了,寺院不比家里,要节省一点,我是在为你惜福。”说完她帮我演示了她每天洗脸用水,在比我脸稍大一点的脸盆里倒了多半洗漱杯的水。我想这也太节省了:)虽知道师傅是为我好,可还是有些心存芥蒂。从那一刻开始,我有意无意观察居士的一举一动,教导我的事情,自己是不是能够做到。后来我发现,在寮房里,擦洗漱桶,便溺盆的是她;打扫房间的是她;在念佛堂外,收拾垃圾筛检分类的是她;最早起的是她,最晚睡的是她。最脏最累的活都是她做,日复一日毫无怨言的也是她。扪心自问,我做不到,我愿意虚心接受居士的教导。进入精进期后,大家都止语了,路上遇到居士时我都会止步深鞠一躬,表达对她的尊敬和感谢。居士平时不苟言笑,后来遇到我时笑的很开心。我走时师傅一直送我到寮房门口,帮我背好书包,目送我远去。这就是后话了。
4:00-5:00绕佛。我自此被排在了女居士最前面,和前面的出家师父隔着几米的距离。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五味陈杂。大学学习西方哲学后,一直期待从60岁开始寻个清净寺院潜心研究哲学和宗教,现在这个日子出乎意料的提前了。我们在木鱼和引磬的节奏下,走着可能是这世上最远的路。
5:00-6:00拜佛。拜佛其实是表法的一种形式,是以佛为师,做个清净、慈爱、智慧、无我利他的人;同时也要拜掉自己的贡高我慢,升起恭敬的信心。12秒钟一拜,连续一个小时,对久不运动的我来说真是个不小的考验。我的海青有点大,快拖到地上,起身的时候时不时被它绊到。到中途感到体力不支的时候,环顾四周,看到七八十岁的老居士们还身轻如燕,我一边惭愧一边感佩,就觉得半途而废实在是说不过去。
6:00-7:00总算是过斋了!!斋堂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在广化寺的时候听师傅说起斋堂供奉弥勒菩萨还有个好玩的典故(附1)。在寺院过斋也是修行,通过这个机缘来修习《五观》(附2)
斋前要唱念《二时临斋仪》。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那佛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大愿地藏王菩萨
大悲观音菩萨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寺院的早餐很丰富,做了大米小米粥,茄子土豆炖菜,还有发糕形状的面食,就是蒸的有点黑:)
7:00-8:30大家在念佛堂的二层看净空法师的光碟。正在放《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部小乘初阶经典。8:00左右的时候,护法师傅们端上了洗好的水果,西瓜桃子圣女果,每人都吃了一些。
9:30-11:00听拜。
11:00-12:00过斋。午饭很丰盛,面食做了甜甜的小饼和白菜蒸饺,还有米饭,菜是土豆和豆角。护法的师傅们会端着菜盆饭盆来回穿梭帮大家加菜,有需要需要多少在自己碗里比划下师傅就心领神会。我一边惦记着小饼和蒸饺,一边慨叹欲望无孔不入,这么简单的环境里,我放下了万缘,又提起了对食物的贪爱,放下食物又是妄想不断。功夫浅薄。饭后江居士帮大家擦桌收碗,大家合十致谢。师傅们每人桌堂里都自备小刷和干净的布,两三个人合用一个红色的小桶刷洗碗筷,一个刷完传给另外一个。整个过斋过程大家都安坐在座位上,且无人说话。
12:00-2:00午休。回寮房的路上,偶尔瞥见了师傅寮房正中间赫然挂着一个“死”字,有些师傅更衣柜里也写着“生死”两个字。学佛的目的是此生了脱生死不入轮回,那“死”字呢?是指死亡如当头利剑,不期而至,提醒自己时时精进?还是提醒自己堪破死亡假相,时时可死,步步求生?我回到寮房,发现很多居士们都不在,略有困意,就睡去了
2:00-3:30诵经
4:00-5:00拜佛
6:00开晚饭了,我随喜寺里的规矩,过午不食。
晚课内容是绕佛,快结束的时候,大家聚拢在院里的灯下,借着灯光和月光,齐诵《弟子规》。快10:00的时候,功课终于结束了。一天下来还是很疲惫的。晚上回到寮房,和衣而卧。
第三天,安排照旧。寺里来了一些新人,一家小两口带着年迈的老母亲,好像还有几位男居士。
念佛堂外的廊檐下有很多小喜鹊筑窝,隔一两米一个,今天有只小喜鹊从窝里掉下来了,大家搭梯子把它放了回去。所有喜鹊都很好事的往我们这边看,一边看一边叽叽喳喳:)。
师傅说小居士有空的话打扫下念佛堂吧。我说好。念佛堂是供佛和大家听经拜佛的地方,24小时佛号不断,是寺内最庄严所在。之前都是由出家师傅们打扫的,忽然让我去打扫,我有些意外,也非常欢喜。转念一想,在这么简单的地方,我都能把日常劳作分个高下,还是分别心太重。佛堂、斋堂、寮房、净手间有什么分别?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书都白读了。之后,就很平静的去打扫佛堂了:)期间,师傅们还过来问我,寺里的生活还适应么,我说开始有点累,逐渐适应呢。
下午我得走了,和师傅和居士们一一拜别。斋堂的老居士还一直提醒我,回去一定要看蔡旭礼老师的《幸福人生》的讲座,有时间要回来。蹲着看了会中院觅食的鸽子,我离开了佛寺。走时难掩遗憾。
与我一同离寺的还有一位妹妹,因为精进期止语,大家没有交流。出来一问才知道,同来自北京,竟然还是牡丹江的老乡。真是缘分啊。妹妹爱说爱笑,一路横扫了我无数寂寞:)
到京之后,我的极乐寺之行也就结束了。这两天让我家宝宝担心了:)。。。。
。
附一:斋堂为什么供奉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是佛在世时出家的比丘,地藏菩萨亦现比丘相,在唐朝时来到中
国。此两位菩萨皆现比丘相,其他的菩萨都是现在家相的。弥勒菩萨在中国五
代时,化身在浙江宁波童奉化县的玉琳寺,现布袋和尚身度人,若人布施吃的
或玩的东西,他全都装进布袋里,故有人把他的布袋叫做乾坤袋,乾坤是天地
,布袋虽小,却能容纳乾坤在里面。他不修边幅,衣冠不整,样子疯疯颠颠的
,但脸上却时常挂著笑容。当他的布袋装满东西後,就坐在地上。小孩儿们都
爱亲近他,喜欢跟著他走。他也把他袋子内的东西分给大家吃,大家都吃得津
津有味,好不高兴。
在斋堂中,身为纠察的职事师,在过堂以前一定要到斋堂巡一巡,看看行
附二:五食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当我们看到手中的那一份食物时,应该思量它的来之不易,要经过诸如经过播种、施功、乃至善信的布施等等。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在应供之时,应当思考忖度一下自己的道德行持,是否有所缺失。若是营三宝事,克己利人是为圆全,当受此食;若是不念三宝、随心侵损,就是缺失、应愧受此食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在吃饭的时候,应该防止自己对食物生起三种过失。哪三种呢?即是对上味起贪,对中味起痴,对下味起嗔。
四、正视良药,为疗形枯
比丘三名之中,“乞士”意谓:上乞如来法食以资法身,下乞众生之食以养色身。要把食物当作一剂良药,来疗养色身,最终证得法身。这是强调食物只不过是起到药物的作用,不要执着、若是执着便是贪爱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最后一条一方面告诉我们尽管前四观不解,只要心存有佛道可求的概念,也可受食;另一方面是告诉我们受食不是为了裹腹充饥,而是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为了众生而成就佛道。自利利他,令人始种善根,于未来劫,终因此缘,获得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