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桐七曲山文昌大庙

标签:
大庙梓桐文昌帝君古柏观音梓潼剑阁翠云廊 |
分类: 旅游:潇洒撷香 |
四川北部的梓潼县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然而,真正让这座早在秦昭王22年(公元285年)就已经置郡设县的梓潼城遐迩闻名的,却是一个距城北9公里的庙宇:梓潼七曲山文昌大庙。
中国一直有“北朝孔子,南拜文昌”的说法。古代的莘莘学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要去文昌宫拜祭以求文昌帝君的保佑。始建于晋朝的七曲山文昌大庙,不仅是四川北部地区现今保存较好的一组颇具气势的古建筑群,更是中华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大庙正门是被誉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楼高3层共100尺,上有清朝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帝乡”二字。此楼曾与岳阳楼和黄鹤楼齐名。
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祭奉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大庙大门檐梁柱上的木雕装饰栩栩如生。
大门两旁的石座精美大气。
文昌庙里青烟缭绕,香火极盛。
一进大门便须拾阶而上,许是寓意步步高升吧。
栏杆上的石浮雕讲述着一个个曾经的故事。
看看浮雕细节。线条流畅生动,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富有生活情趣。
七曲山大庙一个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各种流派和宗教的不同庙宇,是一个以道教为主的庙宇建筑群。这里既供奉着“文圣”文昌帝君,也供奉着“武圣”关羽关王爷,甚至还有张世忠家庙,竟然还有一个观音殿!真是神通广大,包罗万象,任你想求哪个神仙,想了哪种心愿,在此庙都能一一遂愿。
观音殿的泥菩萨见证了惨绝人寰的5.12大地震。
一根红布条,就是一颗祈求平安幸福的心。
大庙里有好几位这样的老人,边击打手中的管子,边唱着祝福吉祥的歌。如果游客给钱,他就会专门为你即兴编一些歌词来唱。这也是文昌大庙中特有的一道风景。
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所有的古柏树几乎都往一边倾斜着,显得非常有动感,韵律感和节奏感。
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挤出一道道光束,如跳跃着一个个音符的五线谱。
呵呵,这就是摄影术语中所谓的“黑包白”啊!
与三五知己坐在这儿品茗,纳凉,观景,聊天,真是赛过神仙呢!
古柏树从七曲山大庙外绵延数百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古蜀道翠云廊。
路边古柏下的农舍。我挺喜欢这一张照片的构图和意境,可惜天空没有云彩。
路边的古柏王,树腰得几人合抱!
为了保护这棵古柏,公路在此短暂地分流。
预告:剑门蜀道是迄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活化石”,堪与“罗马古道”媲美。它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朝,分布在以历史文化名城剑阁为中心的西、北、南线约三百余里的古驿道上,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如今共存古柏近8000株,是人工植造的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
欲知翠云廊究竟是啥样儿,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