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教学生活

(2022-08-24 08:02:34)
人生短暂,生活不易,我从来认为,是生活选择了我,而不是我们选择生活,才知书生意气,不觉就满头花发了,从学生到老师到校长再到学生,不知不觉几十年一晃而过,年轻时的理想梦想都已经定格在往日的时空,只能回味感慨了。
童年总是快乐的,而快乐往往是因为无知无为,蓝蓝的天,绿绿的地,自由自在的时光,无拘无束的世界,在父母的身边,尽管清贫简淡,却也有滋有味,不知岁月蹉跎,不懂人间是非.
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来,环境在改变,认识在提高,我也从山野孩童,变成青年壮年了,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到乡镇县城,再到市区省城,我也知道了外面世界辽远广大,同时,更觉自己的浅薄无知。
两次高考,都未能摆脱师范专业的牵绊,我无能为力,命运使然,我之奈何?教书育人,未尝不可。
一、初为人师。
第一次登讲台,少不了内心不由自主的忐忑,尽管多年以来的独立闯荡,养成了坚韧自信的性格,但面对孩子,总有一些的手足无措,并不是讲课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管理,强势压制不行,一味迁就哄骗也不行,一边努力把课上好,一边尽力把这群野孩子管好,至少不能让领导因为自己,说长道短。长时间的劳累付出,免不了心生厌烦,甚至,多少次感到无助无望,但,每次看着孩子的天真无瑕,对未来的渺茫,我又没有理由说不,更不敢丝毫懈怠,就象自己的童年,如果个人不努力,自己永远不会进出封闭狭隘的小天地,不可能有出头之日。可以说,最初的为人之师,只是一种责任的趋使,对教育的思考感悟,并没有多少。
二、下乡支教。1996年10月,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选择,响应扶贫攻坚的政策,我从一中下乡支教,成为乡镇初中(今积翠乡)的校长,那时的乡镇荒芜的就象末落的农村,没有电话,没有柏油路,连同机关单位也少有公车,干部下乡大多都是骑自行车,好点的可以骑个摩托车接送。说是校长,实际上是个组长还差不多,和老师们同吃同住,上课下课,教学教研,多的是一份责任,每天早早起床,早早地早操锻炼,带领老师学生,喊着口号,吹着哨子,沿着209国道,每天坚持跑步,北川河畔,留下了我们彼此奋进的脚印,课堂内外,收获了我们成长的甘甜。其实下乡支教,收获最大的是我们聚集了来至太原、县城教育战线上的不少年轻老师,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工作和生活,直到现在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友谊。作家说,苦难是一济良药,能够淬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品味。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站在了教育的底层,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广阔广大,看到了教育的责任使命。让我们在一起的同志同仁们,在无限付出中学会了承担承受,也得到了信任和尊重。
三、教学相长。  五年的下乡支教生活,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基层教育的冷落和脆弱。责任和使命让我对教育产生了更加浓郁的感情,2001年8月,从乡下回到了县城,我又产生了重返讲台的冲动,当上了班主任,语文老师,同时分管全校教育教学工作。任何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乡下工作的经历,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理解的感悟,教育不能总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应该是全新的理解,灵动的渗透,是相互的影响点燃,共同的协作和分享,面对一张张淳朴的脸,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不断地培训学习,不停地调整和改变,让孩子在学习中有了更多参与的机会,更多展示的空间和属于自己的快乐,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升华,班主任工作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学会了与孩子相处。语文教学让我深入教学的第一线,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纷繁复杂,无限魅力。除了自我的努力,更多地和老师们分享,我们在相互交流体验中收获了成功和成长。九班,三十一班,我们带出了全县中考最好的成绩,让每一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向更高一级学校学习深造。
四、拓展创新。2008年5月,我被县委政府任命为方山二中校长,责任和使命更上我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教育的新格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来至课堂教学的收益,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影响,我们从2008年9月,第一学期开始就进行了有关课堂改革的尝试,我们先后组织全体老师去灵石、山东、太原、清徐、榆次等,让广大教师都能够站在新时代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学会调整和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至此小组合作教学在我县开花结果,深刻影响着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孩子,几年的坚持实践,几多的褒贬不一,我们所有的老师领导都承受了来至不同方面的压力,我们从内心深处得好好感谢二中全体老师同志,是我们一起不离不弃,并肩战斗,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社会的不良反应,用事实证明了我们所有的付出是符合教育教学本质规律,顺应当前教学的需求的。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引起了省市教育系统领导的高度重视,相关事迹在吕梁电视台、省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11年第一届参与课堂改革的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刷新了全县中考水平,全县高分段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县前十名,二中有九名,课堂改革带来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不仅成就了一大批学生,更成熟了一大批老师,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奋战在一线的许多优秀的老师,都是曾经在课堂改革中的中流砥柱。思考在,教育才在,我们的付出了汗水,同时也收获了不少。
影响教育的因素太多,领导的支持,家长的认可,自身的努力缺一不可,但,个人的努力从来没有放弃,相信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判断,真理终将回到现实中来。
2016年3月,我去了一中,一年后,又从一中到教育局分管全县教育教学,在此期间,我总是力所能及,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 ,规划设计,努力从正面引导,政策支持,努力让教育回归本真,让课堂回到本来。我带领校长老师们去北京、南通培训学习,尽管收效甚微,但方向没变,方法得到了改进,总体说来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好学生的标准
后一篇:开学第一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