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文逸趣 |
1978年,妈妈送我上北京舞蹈学院时的留影 |
自立的开始
儿子开学,忙着绣名字还要准备各类文具,几天下来人很紧张――累;
比累更麻烦的是紧张,给儿子选择的是一所寄宿学校,朋友问:你狠的下心吗?一笑:有什么狠不下心的?我7岁就被妈妈送去当兵了呢!在部队一呆就是一个月,见不到妈妈爸爸,没什么吧?儿子虽然比我那时小了一岁,应该也没问题吧?!但还是紧张,为什么?不知道也不愿意仔细想,怕想多了就真的有一种狠不下心的问题出现了;
住校的生涯想来已经久远了,舞蹈学院时9岁的我是我们那一届最小的学生,当时文化课连跳级的痛苦是永远无法忘记的恐惧,刚上学,在文化课时上,记得眼前的一切如天书一般,昏昏愕愕的我紧张的几乎爆炸,于是开始了漫长的补课生涯,同学们都可以去练功房自习时、可以在宿舍聊天吃零食时、都可以洗澡睡觉时……只有我一个人在空旷的文化课教室,继续认生字或补习数学;记得二十多岁时,一朋友发现我右手中指上的手茧,还吃惊,你写了多少字把自己的手磨成这样了?笑答;上学时发现一个错字就要被罚写50边,错字多了就被罚的多了,当然落下了这个老茧;
还有,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当兵的时候,部队专门派了两个老兵姐姐负责我的生活起居,所以有人照顾,一切不那么可怕,但是到了舞蹈学院就不同了,我们那一届一共四十多名学生,女班分大小班,我们班女生十四名,后来成为了十一名,中间被淘汰了三个,一位生活老师管理我们,班里的同学年龄距离我最近的是陈洁,大我8个月,想想8个月的年龄差异现在已经被磨平了,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当时9岁的我和10岁11岁的同学们差距很明显,他们比我的生活能力强多了;
当然他们也想家,记得那时经常从我们宿舍传出一个细微的哭泣,接着就变成了‘倾盆大雨’一片的呜咽,那时的老师不像现在那么温柔,那么人性,随着老师的一声吼叫,宿舍再次安静,但是还是有细微的哭声,轻轻地随风传入耳中,这就是住校的——恐惧;那种无助,那种伤感,笼罩着我们每一个孩子……
所以,我紧张,送儿子住宿实为伤感举动,他想念我可以用哭泣表达,而我想念他怎能以落泪做为宣泄?
但是,还是希望他能经历这种磨难,现在年过三十才真正明白——经历;是一个人的财富,这句话的道理,想想如果没有舞蹈学院时的经历,只能奔跑着追赶时间的状态,就没有现在坚强而从容的性格,如果没有那时重压下的忍耐,就没有现在随遇而安的泰然;
所以,送吧,还是让儿子坚强起来比给他留下任何的物质财富都重要,钱总有花完的一天,但是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可以让他支撑住他一生的幸福与快乐,这是金钱无法给予的力量,这是经历过磨练后才能获得的快乐,希望儿子能平安、幸福、快乐的成长;
那住校的孤寂与无助,在幼小的身上虽然不堪,但是远比人到中年,再去经历那种无助的心理压力来的轻松,在那种孤寂中,被迫思考、独立思考,完成思考后,孩子就长大了,当然我亦老已,我的妈妈何尝不是如此呢?养儿才知父母恩…………
马羚2006年9月8日星期五
今天出差回家了,落地就写了这篇,与有孩子的父母一同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