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末,各行各业就像恰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开始躁动起来,卯足了劲想好好表现一把。尤其是广告业,更是像没头的苍蝇,飞到哪里撞到哪里,根本没有什么章法,目的只有一个字-----拉。
说到这个拉广告也要讲究一点技巧,其实拉广告是一们挺有挑战性的学问,并不是腹中空空市井之人可为所欲为之事。就拿现在铺天盖地的电话营销来说,已经让人深恶痛疾。可有些死板的广告人楞是把电话当成唯一的一根稻草,坐在办公室,喷着有点薄荷味的口水,不厌其烦的一页一页、一个一个的打电话。你也不看看年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你以为世界真的停滞不前了,你以为这是二十年前哈?
说到这个电话拉广告,开始之初的确很受欢迎。那时候条件差,能装上一部电话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你听听传达室老爷子那声音你就会知道什么叫铿锵有力:老张,电话,北京的长途。你再看老张,昂首挺胸迈着骄傲的步伐来到电话机前,拖着长长地声音:喂,你是哪里?奥,北京忽悠广告公司呀,好说,我这里正要做一个新产品推广,好的,就这么定了,有什么问题直接打电话给我。
得,成了。为什么那?
因为那时候电话就是“身份证”,能经常接电话的人也一定是了不起的能人,所以你打电话给他,他会很乐意和你合作,因为他还想趾高气昂的走在同事面前故意拖着很普通的“临普(临沂口味的普通话)”长长的喊上一嗓子:喂………
后来随着电讯业的兴起,电话逐渐走进千千万户,人们沉浸在对电话的好奇中乐此不疲,于是有事没事都会抱着电话“喂”上两嗓子,刹那间,电话问好、电话拜年、电话招聘、电话教学、电话拉广告………开始一浪接着一浪,掀起一个一个高潮。高潮中逐渐也出现了很多很不和谐的声音,如电话诈骗、电话骚扰……,哎,这社会就这样,凡事容易物极必返,接电话了吧,又上当了吧,腰包又瘪了吧,老婆又骂你了吧,领导要开除你了吧…….
哎,归其了,都是电话惹的祸。
你看看身边的人,现在很多人听到电话响就皱眉头,以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大街上接电话的那个劲跑那里去了?更有甚者,直接喊出口号:防火防盗防010(我这里是“防火防盗防010防
0531”)。这又是因为什么那?
人们对电话的那股好奇心已经荡然无存了。
现在是网络时代,电波拉近了人们之间的声音,但拉远了心灵的距离。人们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疏远以后开始渴望心灵的回归,开始希望面对面的交流,开始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谁知道冷冰冰的电话那头是一副什么样的面孔呐?是骗子?是同性恋?是别有用心者?还是有什么目的的…….
所以电话拉广告已经是夕阳中的舞者,距离谢幕真的已经很近很近了,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变化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式,只能是死路一条。
胡扯到这里,不由我想起吉林xx影视广告公司,在电话里那个热情呀,比我儿子一年见不到我都热乎,让我一定找时间去吉林玩玩。也就那么巧,近期和本山传媒的合作就在距离吉林不远的开原。于是在他再打来电话的时候让他来开原面谈面谈,并顺便问吉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这小子不愧为生活在大忽悠的故乡,说吉林距离开原要七百多公里,吉林距离最近的景点长白山也要六百多公里。这小子真把我当成大西洋底来人了,你就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对中国的景点熟悉的程度可能仅次于专业导游。想忽悠我?差点。
其实说白了,就是不想和我见面,既然连面谈都没有机会再不免谈那我真是傻子了。后来再给我打电话我就只能拒接,于是他搬来营销总监什么的不分黑天半夜,不管吃饭睡觉还是工作,一个劲的用电话狂轰乱炸。但他的谎言已经告诉我他们公司缺乏两个字:真诚。他们公司行为也说明两个字:自私,和这样的公司合作能保证合作项目的质量吗?于是最后在我手机的黑名单上很不奇怪的出现了这个公司的所有电话。
那么说电话真的失去了营销的作用了吗?答案是:不。电话是合作客户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说,电话是已经通过了解达成合作意向的合作双方交流的平台,绝不是一面不识拉广告的手段。
“喂,我们计划让奥巴马、萨科奇和本拉登联合代言你们的产品,你们意下如何?”
“这个代言可以,但我们目前有一项广告业务要做,计划从太阳到月亮之间挂一个宣传条幅,不知贵公司可以代理吗?”
扯,扯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