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题目沉思良久,我不知应该是写《机器猫》还是写《小叮当》或是《多拉A梦》,记得我第一次知道这部漫画的时候,想想那时候应该还是小学,动画片里还是叫“小叮当”,可漫画书里确是叫作“机器猫”,到了现在,所有的孩子都叫他“多拉A梦”了,据说这是原版的叫法,之前的都是台湾或者大陆翻译过来的,但是“机器猫”这个名字伴随着我度过了童年、少年,所以我还是叫他“机器猫”好了,顺便发上这张照片,因为觉得这张表情和脸盘都跟“机器猫”很像,哈哈!
从小学我就有了许多《机器猫》的书,一直到了高中,我睡前还是会抱着几本〈机器猫〉,妈妈笑话我,说我从小学一直看到现在,都长大了,书都翻烂了,还在看,太幼稚了!我振振有词的反驳:“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有不同的理解!”,妈妈一笑而过,这也成了她跟她的那些姐妹们聚会时,我的一个笑柄。
我说的没有错,确实是每看一回都会让我有个全新的认识:小学的时候我时常幻想会有一个像机器猫一样的口袋,而且使用起来绝对不会像大雄一样笨手笨脚;初中的时候,我就时不时发现其实故事里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比如说大家一定记得机器猫有一个可以复制东西的镜子,当时大雄惊喜地想把钱也复制,结果由于镜子的原因,出现的是一张反着的钞票,就没在复制了……我一看就着急了,为什么不拿已经复制好的反着的钞票再复制一次呢?!这样不就有了正着的钞票了吗?……很多地方看得我着急死!;到了高中,看到了许多机器猫的长篇故事,那时候也终于总结明白了为什么机器猫每个小故事的结尾都必须是让读者笑着收场、每个长篇差不多到高潮的时候都有一整页是配合着一首励志的歌词、中间大多数都是宜静(或者叫“静香”)被坏人抓去或者大家走散,但总会有擦肩而过的时候,也因为这个擦肩而过,形成了一个很巧妙的转场……
这些估计很多像我这样的“机器猫迷”都能够看得出来,也十分敬佩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功力,我就不多说机器猫里那些深层次的关于“环境保护”“保护动植物”积极上进的东西了,至少它开启了多少儿童的想象空间和激发了多少人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可能还是会有很多人嗤之以鼻,说一个小小的漫画怎可以有那么多深层次的东西!?就像许多人将美国所有的连续剧都会定位为“肥皂剧”、周杰伦的歌曲就不能叫做歌曲、“超女”极其恶俗……这样的心态,一部小小的漫画也就成为了肤浅庸俗之物……可最近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就是发现了一本《机器猫·番外篇》,里面的内容极其震撼——
——〈番外篇〉的内容都太深刻了,有的是以漫画的口吻把人生的十字路口展现得血淋淋!它描写了一个希望回到过去改变以前错误选择的男孩是如何把自己毁灭的,至少我觉得与《蝴蝶效应》不相上下,某种程度上机器猫更深刻一些;有的是描述了人口膨胀最终导致的人们相互之间只有仇恨,而失去了爱,与地球诞生以来没有绝种的生物为何没有绝种的原因作了对比,丢弃婴儿的案例越来越多、最后男主人公被老婆残酷杀害,而最后画面定格在地球上,少了一个人,又多出了好几十个人……
等等……
感谢《机器猫》,让我有了另外一个角度的世界……
ps:前几天在台门口遇到化缘的尼姑,给了些钱,她给了我一块小牌匾,保佑我平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