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的离别怀思
(2015-07-24 09:43:14)
标签:
古诗十九首 |
分类: 读书感悟 |
这个春天,背诵了《古诗十九首》。那些诗歌中的语风、句式、格律如此独特,尤其是描摹离别怀思的诗作,好像山水画中的留白,摇荡心灵。
乍一看《古诗十九首》,其语言直白浅显,并不精致深沉。恰恰是这种简洁素净的描摹,却是一派自然天成,亲切形象地刻画出一种言欲又止的复杂心绪,把抽象的别离之情表达得愈发真切。
诗中关于对情绪的表达更接近自然式的平静,渗透出某种冷静的哲思。“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这里的离别,沉淀了关于时光的感慨,直追生命的终极。“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这里的离别,像一曲苦情牵引的挽歌,带出一个敏锐而苍凉的灵魂。“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这里的离别,从物之哀愁中有了筛选的留恋,以温和节制的态度获得浮世的洞观。“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这里的离别,高亢与深沉并存,深挚的爱与无奈的别离形成平行的对照。(《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这里的别离,是寂寞纠缠心绪,是没有终了的哀愁。
不难看出,《古诗十九首》像一部心灵史,又如一支离散曲。它时而借以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突出人物形象,更多的是大量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人物或情境。无论是托物寄意,还是直接抒情,都好像打开了众多豁口,而每一个豁口都喷薄出一道诡谲的想象。每一首离别诗,都细细打磨了人物、细节,将离愁别绪拓展出对得失的把握和对命运的态度。儿女痴缠,或哀感顽艳,或纯净澄明,好似氤氲了关于男女情爱宿命般的神秘感、无常人世的无奈感,以及宽广的世界中那种对于命运的浪漫感。每一首离别诗,都是细腻的内心独白与镜头感极强的场景描写。细细品来,仿佛从人物离别中可见大地上逝去的风流往事,而诗歌精彩地描绘出诗所能见证的图景:旧时夜色,习习古风,山川流水,草木烟云。两个身影,一个藏着浅笑,一个忍着热泪。再来,是一声叹息,亦或是令人动容的眼泪。从诗歌渲染出的画面感,好似一个意味深长的空镜头出现在人们眼前,像是企图摆脱阴郁又带有不可言说的人伦温暖。每一首离别诗,都有一个忧伤的故事。遥想古人当年,路途遥远,见面不易,一封书信,相思枯等,心里只有那样一个人,一生只有那么一次爱情。
《古诗十九首》的离别诗作,感伤苦闷都不是重点,最妙是那种拉长心灵的感受,仿佛将内心深处最丰美、复杂、波澜壮阔、变幻起伏的意绪统统牵引出来,产生一种气韵和风致,好教我们懂得人世如此无常,人生如此惆怅。生命与死亡、爱情与遗憾、清晰与神秘融为一体。爱的丧失难以挽回,爱的重建总是受阻。人类灵魂的废墟和苦痛,其实正是生活的常态。无论乱世或盛世,相思的爱情,或许是生活里唯一的光。
《古诗十九首》的魅力在于,它保持着人类之间最可通约的那部分,任性、曲折、衰老、情感,形成内心的风景。即便历经千年的风霜,也没有消失在嘈杂的声音中。时空交错、情境再现,古人与今人瞬间获得沟通,诗歌的能量与生命的能量就这样联结在一起。人生是时代的,但终究还是自己的。它告诉我们,离别,不是只有一个“伤”字。而窗外,夏天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