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春天:回忆与感悟》

标签:
随笔 |
分类: 生命咏叹 |
中学时代,我畅游在郭沫若先生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的海洋中,尽情汲取着其中的智慧与情感。然而,在他众多的作品里,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毫无疑问是他于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科学的春天》。那是一篇充满力量与激情的华章,宛如一盏璀璨明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无数求知若渴、奋勇前行的人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1978年,我正处于高二第二学期,这也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那时的学制,小学是5年,初中和高中各为2年。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我们这一届高中生,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届应届考生。在高二第二学期这个关键时期,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挑灯夜战,进行着高考的攻关冲刺。
清晰记得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如往常一样在学校操场背诵荀子的《劝学篇》。微风轻拂,带来了一丝清爽,可我的额头上还是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那是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所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我轻声诵读着,试图将这些知识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
突然,广播里传来了一阵激昂的声音,瞬间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不由得停下了背诵,专心听起来。那是郭沫若先生的《科学的春天》!他的话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的心情也随之越发激动、兴奋。当时的我,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仅听了一遍,就将那些激动人心的语句牢记于心,即便时光荏苒,直至今日,也未曾忘却。
“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复兴”。
“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些话语,犹如一把把火炬,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仿佛看到了科学的大门正缓缓向我敞开,门内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次日下午放学后,我那颗心依然被《科学的春天》所占据。我坐在学校门口花园的小墙上,静静地等待着送报纸的人。夕阳的余晖洒在我身上,拉出了一道长长的影子。我的眼睛不时地望向送报人可能出现的方向,心中既焦急又期待。
终于,送报人的身影出现了。我连忙起身,快步跟随着他来到分发报纸的房间。站在门口,我的心跳不禁加快了,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当分发报纸的老师询问我时,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肖志雄老师让我来给他取报纸。”待报纸分好后,我拿起肖老师的那份,朝着他的宿舍走去。
一路上,我的心情愈发激动,因为我知道,那份报纸上承载着我渴望再次阅读的《科学的春天》。来到肖老师的宿舍门口,我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屋内传来肖老师的声音。
我推开门,看到肖老师正在炒菜做饭。他看到我,微笑着问:“有什么事吗?”
我有些紧张地说:“老师,登有郭沫若《科学的春天》的这张报纸借给我吧,我晚上抄完再还给您。
肖老师听后回应道:“你拿去抄吧,但要下功夫好好做数学题,你的数学没学好,我最担心高考时你的数学会拉分。”(后来的事实的确如肖老师所担忧的那样,高考时,我仅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而数学仅仅得了12分。倘若不是数学成绩如此之差,或许我也能踏入大学的校门啊!)
我拿着报纸回到家,顾不上吃饭,立刻坐在书桌前,摊开纸笔,开始认真抄写《科学的春天》。我的心情既兴奋又庄重,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每抄写一句,我都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心中涌动。
在这篇意义非凡的文章中,郭沫若先生引用了叶剑英元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诗句。那时的我,自觉正像“初升的太阳”,人生的“黄昏”还遥不可及,心中想得最多的,就是拼命考上大学,从而能够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命运却似乎和我开了一个玩笑。当我上大学的梦想破灭后,那个寒冷的冬季,我怀揣着失落与迷茫,踏上了前往深圳的旅程,开始了打工生涯。尽管现实如此残酷,但我并未放弃学习,因为《科学的春天》始终在我心中燃烧着一团火
在深圳的日子里,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我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依然坚持利用所有的节假日时间,努力学习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知识,为来年的报考做准备。我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
可是,命运又一次对我露出了残酷的一面。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我的身体变得极度虚弱,也让我再次与大学无缘。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日子,我感到无比的沮丧和绝望。看着白色的天花板,我不禁问自己:难道我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吗?难道我真的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吗?
然而,每当我想起《科学的春天》中那些鼓舞人心的话语,想起郭沫若先生对科学工作者的期望,心中又会涌起一股不甘和勇气。我知道,我不能就这样被命运打倒。
好在后来教育系统招录教师时,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准备,我荣幸地被录用了。那一刻,我心中的希望之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我深知,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我兢兢业业,努力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们。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求学梦想。两年后,又恰逢全省公招干部,我再次抓住机会,成功考入了人民公社,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
在努力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放弃求学的梦想,后来就读了广东省司法学校和北京工商大学,最终还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有人说,时光飞逝,一晃就老了,这话让我深感真切。回忆起过往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仿佛都还发生在眼前,可自己已然成为花甲老人,步入了人生的黄昏时刻。正如郭沫若先生当年所说,“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复兴”,时至今日,我这个老头子仍然满怀豪情,依然想用自己的激情去歌颂我们伟大的新时代,在我的博文中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讴歌那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以此激发更多人的奋斗精神,让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共同去实现我们伟大的梦想。
而当我们把目光回溯到1978年,那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一个永远值得被铭记的科学春天。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我国科学史上的空前盛会。出席大会的代表近6000名,他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全国各地齐聚一堂。地质界老前辈、原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何杰教授,当时已经90岁高龄,是这次大会年龄最大的代表。
在大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充满激情地说道:“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我们大家感到非常高兴,全国人民感到非常高兴。科学技术工作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怀。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积极开展科学实验运动。青少年中,出现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新风尚。一个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正在全国迅猛兴起。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邓小平还着重强调了培养、选择人才的重要性,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他指出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他明确表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邓小平的讲话,赢得了与会代表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他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与重要作用。广大知识分子在兴奋与激动之余,更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其实,全国科学大会原本没有计划让郭沫若在闭幕式上讲话,而是由其他人作简短的闭幕词。但考虑到这样结束会议难以形成高潮,才决定让郭沫若在大会结束时讲话。
当时,86岁高龄的郭沫若已重病在身,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长时间参加这样的大会,但他坚持要参加。他说:“我是科学院的院长,科学大会一定要去。”中央领导和医生特许他参加半个小时的开幕式。
开幕式那天,当他坐着手推车来到主席台时,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全国科学大会原本没有计划让郭沫若在闭幕式上讲话,而是由其他人作简短的闭幕词,但考虑到这样结束会议难以形成高潮,才决定让郭沫若在大会结束时讲话。
郭沫若在书面发言中充满激情地说:“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他表示,从自己一生的经历中,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郭沫若还提到:“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郭沫若最后说:“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不如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让我们老、中、青三代人,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群策群力,并肩作战,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在创造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的过程中,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成为这部巨著的作者。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将化作这部巨著中的字里行间。让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出我们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以其澎湃的激情、深刻的见解和对科学事业的无限期望,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它所描绘的科学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之后的岁月里逐渐成为现实,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我们依然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应铭记郭沫若先生的期望与嘱托,继续秉持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创新,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让科学的春天永远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前一篇:不失人格的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