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文字中彰显着力量

标签:
随笔 |
分类: 诗林漫步 |
翻开罗忠先生的《乡村之恋》,几十年厚积的日子,像一幅展开的画卷,顺着时光隧道,在我们眼前慢慢铺开。这画卷古朴、简单,也厚重、绵长,给人温暖亲切、向阳而行的感觉。
罗忠先生用朴实的文字记录着平凡而又不凡的生活。他的文字,让日子多了一份诗意,让心底多了一份安宁,每一首诗,都似乎让人看到一段时光的痕迹。
在作者眼中,每一份工作都没有卑微,每一位劳动者都在为社会贡献,每一次努力,都是在创造价值,每一次完成任务都是在中国梦的路上前进。所有的付出都应该得到赞美。一颗野生水稻,记录着一位大师拼搏的轨迹。电工的白发里飘动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位普通的清洁工奏响永不停息的劳动乐章。在罗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健康积极的心态。透过桂花的枝干,我们看到:“无论你的姿态如何,都是伸向天空。”桂花的柔韧、坚定、自信,给读者注入一股无惧无畏的力量。就算是生离死别,罗先生也可以在悲伤中找到慰藉。《地上地下——送余光中》中,我们正在为诗人的离去悲伤,他却给人推开了一扇门:“地下骤然变得光辉,那是你带去的乡愁。”倏忽间,让人豁然开朗,对故乡的爱,穿越天地,穿越生死,变成永恒。
在作者的文字里,青春飞扬的日子跃然纸上,似乎还冒着腾腾的热气。试想,谁没有激昂的青春岁月呢?在《仲恺母校随想》中,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在这里伏蛰待飞,在这里储积力量。《我的书柜》里不仅藏着书、奖状、奖章。还储藏着能量,光在这里流淌,是作者写作的源泉。
家乡是一首生命交响曲。《抱旺塘》送走一个个游子,但这些游子,即使站在珠江口岸,也仿佛听见家乡的池塘之水流入耳畔。对老家、对儿时的每一件旧物都感情深厚。如锄头与箕扒,锄头最美的姿势,是时刻亲吻大地,锄头在最动人的姿态是时刻亲吻着大地,扒箕,在我们的心目中,那是外婆的画像。这使我们想起一首在我们心中生根的歌——《我和我的祖国》所唱的:“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乡情》中,他写道:“生命在乡村诞生,在这里成长,乡村之水和在我的心中流淌。滋润着我的信念和希望,梦在这里起航。”
对家乡深沉的爱,在爷爷的牛车里,在奶奶的脚窝里,在大姑的声声嘱咐中,在家乡的秋夜里,在妈妈做的汤圆、酿造的米酒中,在一串串饱满的稻穗中,在硕大的芒果下。
生活越来越厚重,文字在厚重中越现轻灵。作者用独特的表达方式,用文字把一个月日子串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高于现实、更为广阔的世界。
前一篇:罗忠《乡村之恋》创作研讨会拾句
后一篇:题绿誉农业休闲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