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讴歌教育事业篇 奏出不朽师魂曲

标签:
随笔 |
分类: 生活絮语 |
余志华老师最近又推出了长篇小说《校长们的喜和忧》(下面简称《校》),这是他的第四部作品。我曾在乡镇工作二十余年,经常与老师们接触,对老师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有较多的了解,大致也熟悉了他们的酸甜苦辣,当志华老师要我为他的新书当序时,我便欣然答应了。
我很用心地拜读了《校》—书,读毕掩卷深思,书中的人和事深深地震憾着我的心灵!我不得不要轻弹一曲以表达我对志华老师致力于作品的敬佩!
书中着重描写了一群工作在山区一线的校长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感人故事。在书中,志华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神情讴歌了校长们“先师生之忧而忧,后师生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体现了校长们用青春、用汗水、用人品、用智慧,铸造了千古绝唱的伟大师魂。
小说栩栩如生地刻画各种人物性格,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把生活实景搬进了文章中,把生活舞台提升到一个文学作品的高度,形成一个完整地教育场景来表达作者的用意。在《校》一书中,作者浓墨重笔地刻画俞志宏、莫儒海、连培东、昊莹莹、安冬梅等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人物先后登场、跃然纸上:当初一学生陶婉婷因失足致孕要轻生时,俞志宏立即带领相关人员,连夜奔赴出事现场,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陶婉婷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把她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从而避免了一场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这些扣人心弦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关心学生、关爱生命、工作负责又机智镇定的校长形象,令人肃然起敬,让人又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人物的塑造数量上,《校》一书中竟然有上百号人物展现在笔下,志华老师不仅注重塑造主要人物,而且对跑“龙套”的人物也是精工细笔,不花几笔也能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所有登场的即便不是主角的人物都显得如此光鲜亮丽,一下子留在了在读者的心里。比如描写工作积极肯干,班集体荣誉感很强,但又爱欺负同学的邝古生班长;学习认真,成绩优异,但不肯帮助别人的纪东阳;一半子守着山寨,为孩子的成长熬尽了年华,不知今昔是何年的项招娣老人,虽然着墨不多,但个个都极富于个性,这些不起眼的人物,读后必然让你感到有温暖、有奋进、有心酸的各色人物形象留在你脑海,其实你便不知不觉的一一记住了。
故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一个要素,它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提炼,但是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校》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每一个事件都有它的完整性,可以独立成篇,而所有的事件都用“校长们的喜和忧”这条主线有机地串联起来。陈琼光是一个着墨不多的人物,但从当初他家贫如洗,到成为县政协常委,著名企业家,情系教育,一路走来写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纵观全书,作者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的方法,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有张有弛,大开大合,引人入胜,避免了平铺直叙带来的单调和枯燥。志华老师非常擅长叙事,《校》一书的情节确实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泼辣。读来赏心悦目,忍俊不禁,与之共鸣。此外,书中还涵盖了许多养生,医药、佛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对粤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客家文化,山川美景作了精彩的描述,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鲜明,清新亮丽的客家风情画。
妙笔生花施暖雨,浓墨重彩送和风。志华老师的作品引领了我们作协朋友们,共同致力于我们作协的事业和愿望,我们也热切期待我县的作家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尚的职业良知,用手中之笔,大胆创新地去讴歌人民,讴歌伟大的时代,讴歌伟大的事业,正是“深
情讴歌教育事业篇
,奏出不朽师魂曲”的殷切期待,同时,我也祝愿志华老师文学青春永驻,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