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社山庄 杨家祠堂

标签:
杨家祠堂管社山庄杂谈 |
管社山庄
“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但实际上,1934年宝界桥修建前,游览无锡环湖的线路却是梅园—锦园—管社山—鼋头渚—蠡园。是交通方式的改变,让一处曾经的名胜被岁月的尘埃遮蔽。
而今,随着历时6年的环蠡湖岸线整复工程画上最后的句号,被人遗忘多时的管社山庄,又重返锡城人的视线。
管社山,不仅是老无锡的一段难舍记忆,更是年轻人的一次时尚探奇。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记者邀请蠡湖规划建设办公室文化策划顾问、散文作家毛益新先生,随走随讲,探访了这处熟悉而又陌生的胜迹。
万顷堂,
窄缝里的碧波万顷
毛先生把南犊山、中犊山和北犊山比作一个笔架。但我看这三座山并不在一条直线上。管社山就是北犊山,站在山上看南面的太湖,中间面对的是华东工人疗养院所在的那个小岛——中犊山。视线偏左,平静的几乎没有涟漪的西蠡湖。再向右转,中犊山以西,与小箕山(锦园宾馆)的夹缝间,随着由近而远几处水上灯标的引领,太湖的水面在眼前渐次打开,波涛汹涌,直至烟波浩渺、遥遥无际。因为逆光,鼋头渚的“鼋”难以辨识,但“鼋头”上的白色灯塔却是清晰分明。与鼋头渚看太湖不同,这里有着蠡湖“小”与太湖“大”的同步对比,而三山岛的距离又因为拉得更远,愈显水色的苍茫空蒙。
管社山不高,估计海拔不会超过50米。但古木参天、野草过膝,离开新辟的小径,几乎寸步难行。山上最著名的建筑,是老无锡口中常说的“到万顷堂看鼋头渚”的万顷堂。
史载,1915年夏,杨翰西等人游管社山,看到面对万顷太湖的古庙殿宇倾圮、神像凋残,众人慨然认捐重建。于次年3月建成,命名“万顷堂”。其时梅园已初创,鼋头渚的横云山庄尚未建。为民国初年锡邑一大盛事。虽经时代风雨,这个建筑却始终得以保存,此次新整,又依照当年的照片复制了匾额,只是作者的名字却无法考证了。还好,一副抱柱对因为名气太大,用不着考据。它就是袁世凯二公子袁寒云1916年10月9日雨游太湖时所撰:“几席三山,万顷波涛疑海上;湖天一阁,重阳风雨是江南。”
万顷堂下,依水有一座披着稻草的小小木亭。这是以写意手法“复原”的当年老渡口。许多老无锡曾告诉我,从这里5分钱一次摆渡到中犊山的小船,直到30年前还在运营呢。或许为了开拓旅游,古渡又会恢复呢。
大水管,
从俄式小屋开始追古抚今
管社山由盛而衰,有交通方式变化的因素,也有时代变化的必然。新世纪伊始,蠡湖新城开始建设,“复兴”文化积淀颇深的管社山提上议程。
其时,也有市民呼吁要把建于1953年、已经停止饮用水生产的梅园水厂“保护”起来。几十年的观念兴替多少让人平生感慨。好在是历史总会受到尊重。作为无锡第一个自来水厂,它在最近也被列入了无锡《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在伸向湖水的一段木栈道上,有特制的3个玻璃“地窗”,透明窗下,几根粗大的铁管向前延伸,这就是当年的取水头处。“思源”、“惠泽”两个小亭,似乎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一段段记忆。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附近一大一小两幢明显不同于江南风格的黄色小屋,这是当年的抽水泵房。到底是前苏联援华项目,在这里留下了俄式的印记。小屋后面还特意留下几根已经弃用的巨大水管,屋子另一侧是一方巨大的水泥池——当年的自来水生产沉淀池。毛先生介绍,已将其命名为“半亩池塘”,今夏将植满荷花。
这一段景致面朝蠡湖,岸边人工装点的乔木、灌木与山上乱生乱长的草木构成了一片勃勃生机。烟水茫茫中,鱼鸥水鸟不时飞起。远处,渔人码头的后现代建筑若隐若现,这里肯定会是年轻人嬉戏玩闹的一片乐地呵。
杨家祠堂——
荣家之外的无锡
循管社山而东,仿佛时光从自然、工厂又回转到了幽深的历史。这里就是管社山庄得名的所在。
管社山历史上的传说太多,真正史书有载的,源自明末清初的杨紫渊(1674~1736)。他是国变时来此隐居的,自号管社山人。但他又不是传统观念里只会吟诗画画的文人。“先生性刚直,乐善好施与,每布袍草履,与渔樵为伍。膂力尤绝人,尝与此诛太湖巨盗,然平素未尝言武事也。”相传他的武器是两条重五六十斤的铁鞭。这铁鞭有说存在鼋头渚广福寺里,更奇的传说是还留在刚刚从这里迁走的一户杨姓后人家里。民国早年的杂志上,刊登过杨紫渊墓的照片,但这次整修中却没有找到墓地。
如今挂着管社山庄牌匾的,是一处仿清代官署的建筑群。也是杨翰西等杨氏后人在1915年修建的。材料是钢筋水泥,却刻意模仿着木制构建,彩画斑斓、富丽堂皇。高大巍峨,北派风格。据说与杨家后人长期在北京做大官有关。
管社山庄是杨家的家祠,背后山坡上,排布着七座杨氏坟茔。兹举几位:曾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的杨味云,杨味云小妹妹杨令茀,儿子杨通谊、儿媳荣漱仁(荣德生六女儿)夫妇,杨味云女儿名票友杨景晖。单是提及杨令茀给希特勒所购画作上题写讽刺诗的轶事,便足够令人回味多时了。
在这里将布置一个无锡杨氏事迹展,看了便知道,无锡的名门远不止一个荣氏兄弟。北门的旗杆下杨氏,同样是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望族。
(汪自力 文/图)
交通与服务
管社山目前有两个出入口,一个在听涛路往锦园宾馆的路上,也就是渔港路过了太湖饭店的进口后再向南。进口有一块巨大的太湖石。还有一个在山的东侧,就是紧靠着渔人码头的环湖路香雪路交叉口上,大约是太湖名邸的对面。这个门口眼下缺少明显标志,就是铁栅上开出一个不大的门。公共停车场也在这里。
要乘公交的话,53、87、106路在环湖路上有个大渲桥站。距香雪路的入口最近。
总的来说,乘公交车不是太方便,适合闲暇较多的爷爷、奶奶们。年轻人选自驾、骑车或干脆徒步的游法会比较过瘾。
附近高档宾馆、会所有不少,但适于一般游客的餐厅、茶馆几乎没有。或许随着渔人码头商业区的招商,这里会逐渐“闹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