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国学大师陈鼓应解读《黄帝四经》

(2020-08-23 21:58:01)


               引子

《道法》是《帝四》之第一篇法》篇的总论总论主要述道和法,第一次提出了“道生法”的理并阐述了家治理必依靠法制的道理。老思想与传统老子之区别以下各章皆是围绕道和法而展

 

者:

帝四》很不好是《帝四究大家,故请你逐段逐段予以解

好,我一段一段

者:

第一段容是: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而明曲直者也。〔故〕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也〕。〔故〕能自引以,然后知天下而不惑矣


此段中的关键概念是“道”。

者:

“道”?

“道”是老子首的哲学专有名乃中的最高范

者:

这个我知道,“道”的具体含是什

“道”的具体含是指:宇宙体、万物本原、普遍律。

者:

初步梳理,《帝四“道”行明确界定的共有两处,《法·明理》:“道者,神明之原也”;另一,《法·》:“理之所在之道”。

是的。第一形容“道”作用之妙效,似有似无,缥缈不可捉摸,但却无不在,左右一切

者:

神奇之第二

第二处则直接界定“道”的具体涵,即“道”是指一切事物总规律,包括宇宙律,也包括社会规律,“道”可三,即:天道、地道、人道等。

者:

明白,请继续

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法”。

者:

“法”应该就是指法令制度

是的。便多几句,帝四》中的“法”,有候指法、法、法令,有候指行为规则、准等。

者:

有什么关键词需要特别说一下?

差不多了。用白话说就是:

生了法令制度,而法令制度又可像辨明曲直,而也是辨明正确和错误的依据。所以,人掌握了道,制定法令制度就不敢犯,法令制度一旦确立起就不敢心所欲,也就不敢不按法令制度事。人如果能以法令制度绳来约束自己,那就能洞察天下万物而不致于受到迷惑。

者:

咱们继续吧。后面一段是:

无形,其()冥冥,万物之所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有害,曰不,曰而〔()有事,事有害,逆,,不知所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曰夸,以不足有余

我先来说说这段文字中的难词难句。

者:

好。

无形”,道的形容,意指大道无形,缥缈以捉摸。

者:

段中有一怪字“”,平生第一次到的字,请问是什意思?

du于其意思,有三

者:

第一,可做“寂”意思,寂之意。第二,乃衣背之中,寓意中。第三,裻读为“督”,督乃人身体之中脉,引申有中正之。第四,裻为新意,指穿着新衣服出的音。

者:

的解

我的选择是第一,即把“”作“寂”之意。

者:

明白。

无形”“寂冥冥”形容道。“无形”已经说过不再重“寂冥冥”意思是寂、玄深邃。

者:

有那句需要特别说

“自”一需要解一下,意思是自己欺自己。

者:

谢谢请你一段文字翻一下。

段文字的白意思是:

道,缥缈有具体形它既,天下万事万物皆由此而。人一降生便有之,人生活在世界上,最有害的是欲,这种欲望永无止境。了生存,事各对从事活不利的是不按。做事最不利的是律,不能量力而行,不知道做些事情的目的到底在里。凡人做事必然要说话说话过程中最不好的是不信,些人不知道尊重人,自己欺自己,力所不及却偏偏自吹力量大而有富余。

者:

请继续谢谢

下一段是: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或以成。福同道,莫知其所生。知之道,唯无有;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刑(形)名;刑(形)名立,黑白之分已。故道者之于天下也,无也,无也,无也,无私也。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刑(形)声号矣。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无所逃迹匿正矣
者:

就其中的关键词

第一,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或以成:宇宙万物万事都生于道,其死生成由道此句中的“冥冥",指代玄深邃之道。《庄子》一,多以"冥冥"指代道。

记者:

明白。

陈鼓应:

第二,“福同道,莫知其所福同出一,即道,但是却不知道它产生的原因。

记者:

如何才能知道生的原因呢?

陈鼓应:

下文出了答案, 第三句说的就是答案,"知之道,无有""",认识"",,指代上面所的死生成败祸福。"无有",一般认为是形容主体认识状态,指的是下面的无、无、无、无私。因此把这两句解释为认识死生成败产生的原因只有做到"无有"

记者:

继续。

陈鼓应:

第四句“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刑(形)”:依靠道,便可把握所出微事物的形和名了。"秋毫",秋季所生的,用以比喻极为细小的事物。如果把"无有"看成是"形容主体认识状态",, 三句就可以解释为:的主体认识一且到了"无有"的境界,会发现任何微事物的出都必然要伴着形和名。

记者:

继续。

陈鼓应:

第五句“(形)名立,黑白之分已形和名的念一旦确立,是非黑白的分界也就之确定。

记者:

第六句“[yì](也),,(也),无私(也)通而不固, 功成而不居,顺时动,不妄作,公正而去私心。

记者:

有人说""意思是"不先人",你如何看?

陈鼓应:

瞎解释,不知道依据在哪里。

记者:

你如何解释?

陈鼓应:

不知何据。《庄子·知北游》:"无服始安道",""""疑本""乃《老子》二章"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即《法·次》"毋擅天功"

记者:

意思谁说人不要贪天之功,不要居功自傲。

陈鼓应:

是的。"":顺时,不妄。此"",是照上文的"有害""事有害"而言的。不能相,甚至逆,作妄,必有患害;逆事理,则为,必有患害。此二害皆是妄所致,所以此指明道的核心之一部分即是顺时,不妄""""《老子》

记者:

《老子》如何说?

陈鼓应:

《老子二十九章:"天下神器,不可,不可也。,者失之。是以人无,故无;,故无失。"

记者:

明白。

陈鼓应:

第七句“是故天下有事,无不自()声号天下之事,都可在刑名确立、名相符的情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声号",称号里的称号应该是特指爵、名位的。

记者:

继续。

陈鼓应:

第八句“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无所逃迹匿正也:法令制度都已,名分、官都已建置,天下万物就都在得道的人掌握之中了。"匿正",藏目。正射箭的子。

记者:

请把这一段完整翻译一下。

陈鼓应:

译文如下:

所以宇宙万物万事都生于道,其死生成都由道定。福同出自道,却不知道它们产生的原因。要想明白死生成败祸福的道理,只有依靠道了。依靠道, 就能把握所出微事物的形和名。形和名的念一旦确立,是非黑白的分界也就之确定。人所示范于天下的,便是通而不固、功成而居功自傲,顺时不妄作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意。因此天下之事,便都可以在形名确立、名相符的情下自然而然地得到治理。各法令制度都已,名分、官都已建置,天下万物就都在得道的人掌握之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