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对话维特根斯坦
(2019-01-21 07:14:09)罗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对话维特根斯坦
记者: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那就是你多次说是:罗素给了你第二次生命,似乎没有罗素你就无法活下去似的。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维特根斯坦:
我这话一点都不为过。当然,话得从头说起。
记者:
当然可以。
维特根斯坦:
为了解决弗雷格数理逻辑中的矛盾,我写了篇稿子,但这篇稿子被弗雷格当场枪毙。这使我感到极度失望:难道我只能去搞航空学,而不能对我最喜欢的哲学作出什么贡献吗?
记者:
据我了解,你自与弗雷格见面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抛弃了哲学,而开始重新研究航空学。
维特根斯坦:
是这样。
记者:
既然你对自己的哲学天赋不抱自信,你后来为什么又去找罗素了呢?
维特根斯坦:
因为我不死心,我还是想当面去见见罗素,让罗素看看我写的东西行不行? 让他判断我到底不能不做哲学?
记者:
所以,你去找了罗素?
维特根斯坦:
是的,那是1911年的事了。
记者:
请详细说说,我对你与罗素交往的这一段很感兴趣。
维特根斯坦:
1911年是我生命中的关键的一年。当然了,这一年对罗素来讲,也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一年。
记者:
此话怎讲呢?
维特根斯坦:
1911年正是罗素付出十年的心血写完《数学原理》后的下一年。罗素多次表示,由于撰写这本耗心费神的《数学原理》,他自己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受到重创,从那以后,罗素再也没有能力思考抽象问题了。
记者:
十年磨一剑,我相信这对罗素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维特根斯坦:
自此以后,罗素就对继续研究更加抽象的逻辑问题减少了兴趣,尤其是就在这一年罗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也对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记者:
什么事情呢? 可否说一说?如果不方便,就不讲。
维特根斯坦:
这段历史本来是罗素的个人生活问题,我不该关注太多。但恰恰因为这一段特殊的感情经历让罗素改变了哲学的很多看法,而这些看法的改变,对我的人生也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我不得不说。
记者:
那请讲。
维特根斯坦:
1911年春天,罗素爱上了自由党下议院议员菲利普·莫瑞尔的贵族妻子奥特琳·莫瑞尔。两人陷入爱河达5年之久,罗素几乎每天都给莫瑞尔写信,有时多达3封。由于陷入感情生活,使他无法继续从事哲学研究,这也促使罗素产生了要寻找一个新的学生来继承他哲学研究的想法。
记者:
所以,这就给你提供了机会。
维特根斯坦:
也可以这么讲。
记者:
那请你谈谈你和罗素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很好的师徒关系吧?
维特根斯坦:
为了验证我在哲学上是否有某种天赋,根据弗雷格的引荐,我去拜访了罗素。
记者:
罗素对你的感觉如何呢?
维特根斯坦:
也谈不上好到哪里去,也谈不上坏到哪里去。我作为他的学生,每天去听他的课。罗素的《数理逻辑》由于晦涩难懂,常常只有三、四个学生听他的课。但自从我听了他的课后,我被他的《数理逻辑》所吸引,每次和他争得面红耳赤。
记者:
你是一个非哲学系的学生,竟然与罗素这位大哲学家争来争去,你不怕罗素生气吗?
维特根斯坦:
还真不是。罗素对我那种不计个人感情、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做法非常感兴趣,他鼓励我把哲学研究搞下去。尤其是,他在1912年看了我写的《哲学手稿》后,更是如此。如果说在此之前罗素对我的哲学天赋还不作表态的话,而在他看了我写的《哲学手稿》后,彻底改变了对我的看法。后来的很多情况表明,罗素决定自己放弃对《数理逻辑》的研究,而愿意把这个伟大的任务交由我来实施。
记者:
你说的没错。我看了后来披露的罗素的所有日记,他确确实实被你的天才所吸引;他也决定把你视为哲学上的继承人。我相信罗素对你态度的转变,对你应该有非常大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
影响大了去了!如果没有罗素对我的哲学天赋的认可,我简直不愿活下去了。
记者:
问题有这么严重吗?
维特根斯坦:
情况就是如此。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而真正的天才应该是在哲学上有所创造的人。一个天才如果不能取得与其天才相适应的成就,并得到世人的认可,那不如死掉算了。
记者:
莫非罗素让你获得了这种认可?
维特根斯坦:
是的。由于罗素对我的认可,使我才找回长期被我抛弃的那种自信,也正是这种自信,才让我活下去,而没有走上自杀的道路。
记者:
所以你说是罗素给了你第二次生命?
维特根斯坦:
一点不假。弗雷格对我哲学天赋的否定,几乎要了我的命,罗素对我哲学天赋的认可,才真正挽救了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