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之路”:关于现象世界的解释——对话亚里士多德
(2018-08-27 10:59:48)“意见之路”:关于现象世界的解释
——对话亚里士多德
记者:
巴门尼德的残篇中,与“意见之路”有关系的数量很多,结构也非常完整。我想了解一下,巴门尼德所谈的那些“意见”是什么方面的内容?
亚里士多德:
咋听起“意见”这两个字,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其实,巴门尼德所谈的 “意见”,无非是你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世界的解释。
记者:
巴门尼德从来就认为,唯有存在才是真实的。而你我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属于他所讲的“非存在”,因而,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那他又为何要解释现象世界呢?
亚里士多德:
任何一位哲学家都不能躲在象牙塔里,明明是人们都知道的现象世界,你却否认它的存在,你很难令人信服,你必须对它进行解释。否则,便算不上有智慧的人,也算不上是哲学家。
记者:
明白你的意思。那巴门尼德是如何解释你我看得见、摸得着现象世界的呢?
亚里士多德:
巴门尼德的 “意见之路”说到底是两块内容:第一块,他仍然强调他的出发点是唯有存在才是真实的。他对现象世界的考察都是“意见”,最好的“意见”也不是真理,他要求人们必须理解这一点,而绝对不能把对现象世界的理解视为真理。
记者:
这点,谁都明白。还有什么?
亚里士多德:
关于现象世界的由来,巴门尼德是用构成万物的一对矛盾,也就是光明和黑暗来予以解释。他用这对矛盾,构造了一种宇宙论的体系:他认为,是光明和黑暗的混合,产生了大地、天、日、月;就连我们人类也起源于这两个对立面的混合。
记者: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在巴门尼德关于现象世界的理解中,他把光明和黑暗、热和冷这些矛盾视为万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正是这些元素构成万物,也正是这些元素因各自比例的不同,从而使事物呈现千姿百态的情况。那么,他是如何来解释的呢?
亚里士多德:
说句实话,我不太赞成巴门尼德所谓“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划分。既然不赞成,我也没有对他的思想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如果你感兴趣,我建议你好好看他的那些著作残篇,我不太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