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个世界的关系:分有说、摹仿说和目的论——对话柏拉图

(2018-05-19 04:06:51)
标签:

365

两个世界的关系:分有说、摹仿说和目的论

——对话柏拉图

 

记者:

  理念世界与可感事物显然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是不是它们之间就没有任何关系呢?

柏拉图:

  那倒不是。我曾经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理念世界与可感事物之间的关系。

记者:

  说说看。

柏拉图;

  第一个角度是从分有说的角度,所谓分有说,是说个别事物之所以存在,乃是由于它们分有了同类事物的理念。

记者: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柏拉图:

  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它分有了美本身,而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一个东西之所以大,而更大的东西之所以更大,乃是因为这个东西分有了大本身,而大本身就是大的理念。

记者:

  顺着你的例子推演下去,那就是:可感世界的万事万物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这些事物分有了与这些事物对应的理念。那我问你:可感世界的万事万物是采用什么方式去分有与之同名、与之对应的理念的呢?

柏拉图:

  具体方式我没有研究过。总之我相信:是美的理念使与之对应而同名的事物成为美的。

记者:

  不逼你了。说第二个角度吧。

柏拉图:

  第二个角度是摹仿说。所谓摹仿说,是说理念是原型,而可感世界的事物只是摹仿原型而产生的。个别事物只是其理念世界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而已。

记者:

  这种说法似乎不新鲜。在我的印象中,毕达哥拉斯学派曾经有人把万物视为“数”的“摹本”,你的说法是不是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所致?

柏拉图:

  可以这么说。我们所看到的马不过是马这个理念的摹本而已。

记者:

  难道我此时此刻见到的柏拉图,只是与柏拉图同名的那个柏拉图理念的摹本?

柏拉图:

  没错,我眼中的李华平,也不过是与李华平同名的李华平理念的摹本。

记者;

  有意思。再举几个例子说说。

柏拉图;

  我在《国家篇》中曾经举床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记者:

  快说说。

柏拉图:

  床有三种:一种是神造的床,这是自然的床,这是床的理念;一种是木匠造的床;还有一种是画家画的床。

记者:

  说说这三种床的关系。

柏拉图:

  神造的床,是床的理念,只能有一个,是唯一的,它是所有床的原型,也是唯一真正实在的床,其他的床,无论是木匠制造的床,还是画家画的床,都是虚幻的。木匠制造的床可以有许多,他是以床的理念为摹本,摹仿理念的床才造出床来。

记者:

  画家画的床如何呢?我是知道的,画家是以木匠造的床为摹本创造出床来,难道画家画出的床是对木匠造的床的再摹仿?

柏拉图:

  一点不假,就是如此。画家画的床是对理念床的摹仿的摹仿,是理念床影像的影像,其真实性隔了两层。

记者:

  对你的这个说法,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非常的不以为然。

柏拉图:

  他如何说?

记者:

  亚里士多德说,柏拉图把理念说成是“模型”,事物是“摹仿”或“分有”理念而来,这种说法根本说不通,只不过是说空话,是一种诗的比喻而已。

柏拉图;

  这个小马驹!信口雌黄。气死我啦。

记者:

  别理他。说你的第三个角度吧。

柏拉图:

  第三个角度是目的论。意思是说:理念是具体事物所要追求的目的,即具体事物总想要达到理念的要求,但又永远不能达到,因为理念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流逝的。如美的东西是以美的理念为目的,但无论具体事物如何奋斗,它也达不到美的理念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