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精神·晏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对话晏子
(2017-05-24 14:44:13)【春秋精神·晏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对话晏子
记者:
人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晏子:
有过这句话。
记者:
我看左丘明写的《左传》,里面有大一段谈“和”与“同”的关系。希望你也给我解释一下,这“和”与“同”到底是什么关系?
晏子:
可以,不过我那是举例说的。
记者:
那就更好懂了。
晏子:
你听吧。齐景公从外面打猎回来,我与另一位大臣梁丘据一起等他回来。齐景公:“只有梁丘据和我和谐啊!”
记者:
晏子:
没错,齐景公是这么说的。但是,我告诉齐景公,梁丘据和他只能说是“同”,而不能说是和谐。
记者:
齐景公肯定会问你,“同”与和谐有什么区别?
晏子:
没错,我是这么向齐景公解释什么是和谐的。
记者:
我也愿意洗耳恭听。
晏子:
和谐就像是做肉羹一样,要用水、火、醋、姜、盐、梅等混在一起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来慢慢地煮。厨师调剂味道,使味道适中。如果味道太浓,就减少调料;如果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君主吃了这些东西,心情就会很平静,国君和大臣的关系也是这样。
记者:
一个是熬汤,一个是君臣关系,感觉到是风马牛不相及。
晏子:
你说错了。我是说熬肉羹,是把各种不同的东西,合理地调和在一起,才能做成好吃的肉羹。那么。治理国家的君臣关系也是一样。
记者:
怎么讲?
晏子:
国君认为正确的事情里面,可能会包含有不正确的因素,大臣应该指出其不正确的地方,从而使得国君的看法更正确。就像熬肉羹一样:调料多了,就减少调料;调料不足,就加调料。国君否定的事情,可能有正确的因素在里面,大臣应该指出其正确的地方,去掉其不正确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叫和谐。
记者:
你的大概的意思,我明白。意思是说,一个正确的治国理政的方针政策,是建立在君臣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论证、反复调试,而最终做出的选择。如果一味地按照君主的一些想法来做决策,则存在很大的风险。也就是说,这些政策可能是错的。
晏子:
没错。熬汤需要酸甜苦辣咸一起上,而弹奏音乐也需要各种音律一起来。只有这样,人的心情才会平和,德行才会和谐,国家才会稳定。
记者: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梁丘据这个人是个马屁精,他只知道一味地说与齐景公相同的话?
晏子:
没错。当齐景公说是正确的时候,梁丘据就说是正确的,景公说是不正确的时候,梁丘据就说是不正确的。一句话,即便是齐景公指鹿为马,梁丘据也不会说与君主不同的话。所以,我说梁丘据是小人。现在,你应该明白“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区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