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派郎”:万物的本原
(2015-11-26 09:23:19)
—————————————————————————————————————————————
引 子
我们的主人公是泰勒斯的一个学生,名字叫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他的出生时间大约是公元前610年,去世时间大约是公元前547年,去世时,他大约是64岁了。根据我掌握的文献,阿那克西曼德是西方历史中第一个撰写了哲学著作的人,也是第一个明确使用“本原”这个哲学范畴的人。阿那克西曼德是个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是个发明家,他制作过日晷,装置过天体仪,还绘制过地中海一带的地图,地图上不仅有希腊雅典,还有埃及和巴比伦。此外,还有一些文献说,阿那克西曼德同时也是一位军事家,黑海沿岸某个米利都殖民地的首领正是此人。他的著作名字是《自然》,似乎是用散文体写的,可惜啊,笔者一直没有见过这本书的真本。因此,我研究阿那克西曼德,也只能根据一些二手资料。如果说泰勒斯是西方第一个哲学家的话,那么阿那克西曼德就是西方第一个开始对宇宙万物的构成与生成原理进行研究,第一个提出物质概念,并以著作的独特形式进行阐述的哲学家。
——————————————————————————————————
1,一位将军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2,“科学地理学之父”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3,不怕出丑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记者:
阿那克西曼德:
4,“阿派郎”为何物?
记者:
你的老师,也就是那位泰勒斯,把万物的本原归于水,你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继承人,你对此如何评价?
阿那克西曼德:
泰勒斯的观点显然是不对的。
记者:
为什么?
阿那克西曼德:
不要急,在我们古代希腊人的心目中,宇宙中最普遍的对立就是冷和热,干和湿,而泰勒斯等人所说的四种元素,即水、火、气、土正好具有这四种特征。
记者:
怎么讲?
阿那克西曼德:
水是冷和湿的,火是热和干的,气是热和湿的,土是冷和干的。
记者:
明白,接着说。
阿那克西曼德:
泰勒斯把水说成是万物的本原,很明显这种说法要比说某种神灵是万物的本原要是在得多。但是,如果以水为万物的本原,有很多道理说不通。
记者:
道理不通在什么地方?
阿那克西曼德:
无论是你把四大元素中的任何一种说成是万物的本原,你都无法自圆其说。每种元素仅仅具有相互对立两种性质中的一个方面,因此,你就无法解释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事物的另一面的性质是如何来的,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同样,你也很难去解释四大元素之间何以能够相互转化。
记者:
这倒也是。
阿那克西曼德:
说泰勒斯吧。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水的本性是冷雨湿,按照常理,由水构成的事物必然也都是冷和湿的。而实际上,宇宙万物很显然并不都是冷和湿的。而是有热的,也有干的。这就说明,泰勒斯的说法肯定有问题,实际上你说四大元素的任何一种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记者:
是的。
阿那克西曼德:
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或者叫本原,不可能是以事物自身的某种存在形式而出现,它一定是一种与所有这些形式不同的东西。
记者:
无论是水,无论是火,无论是土,总之一切具体的物质形式,依照你的观点,都不能作为物质世界的本原,你的观点是不是这个?
阿那克西曼德:
正是。唯有超越这四种元素的那种东西才是世界的本原。
记者:
那事物的本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神叨叨的。
阿那克西曼德:
这种东西就是“阿派郎”,如果我们用“阿派朗”替换四种元素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自圆其说了。
记者:
我关心的,“阿派朗”具体是什么意思?
阿那克西曼德:
“阿派郎”是根据读音拼出来的词组,其意思就是某种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质,也即是“无定形”、“无规定”、“无限制”、“无界定”,这种东西本身是不生不灭、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记者:
我向来不主张你们把多么美好的光阴用于去研究这些无用的东西。你说来说去,我还是不明白,这种所谓的“阿派郎”到底是什么?
阿那克西曼德:
就是物质,就是哲学家们经常说的那个概念“物质”,通俗一点,就是一种由小到大,可以全方位向四面八方无限扩展的物质,像云像雨又像雾。这种“无限”,其性质包含但远远不限于四大元素所具有的性质,这样一来,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就很好解释了。
记者:
我读过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在这本书中,也多次提到“阿派朗”这个概念,但在列举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时,亚里士多德提到泰勒斯,提到赫拉克利特,提到恩培多克勒,提到阿那克萨戈拉,但就是没有提到你。似乎这个概念与你无关。
阿那克西曼德:
第一,泰勒斯没有提过世界的本质是“阿派朗”,他只提出过“水”是万物的本原,亚里士多德可能张冠李戴。至于赫拉克利特等人则都是在我后面出生的人,他们或许是发展或者继承了我的思想,但他们说过这个概念,不能就说我没有说过啊。第二,亚里士多德什么都研究,什么都不精,好多东西你不能以他说的为准,他说没有说过“阿派朗”这个词,你就相信我没有说过这个词了?笑话,我写了那么多的书,你随便翻翻就知道了。
记者:
你的那些书,不仅我没有看过,我猜想弄不好亚里士多德也没有看过。
阿那克西曼德:
你这么一说,或许有些道理。亚里士多德或许根本就没有看过我的书,所以就只能道听途说了。
5,“无限”是神圣的
记者:
说来说去,“阿派朗”,就是“无定形”、“无规定”、“无限制”、“无界定”,简单来说,就是“无限”。我问你:你为什么把“无限”这个玄乎乎的东西看做世界的本质呢?
阿那克西曼德:
什么是本质?什么是本原?
记者:
我一下子说不清,你说呢?
阿那克西曼德:
本质、本原一回事,所谓本原,就是再也不能从其中产生出任何其他东西的东西。如果本原以外还有一个其他的、更根本的本原,那就成为限制原来那个本原的东西,它也就不是本原了。
记者:
“阿派朗”,也就是“无限”,符合你说的本原这个概念吗?
阿那克西曼德:
是的,所谓“无限”,就是最基本,就是最终结的东西,从这种东西里就不可能再产生出其他的东西来,所以说,“阿派朗”,也就是说“无限”符合本原的定义,“无限”是唯一的最根本性的东西。因此,我才说“无限”构成万事万物的本原。还有……
记者:
还有什么?
阿那克西曼德:
作为本原,是不存在生成和毁灭的,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都是有终结的,而有终结就是有限制,有限制就不是无限。因此,作为本原的“无限”,还必须是永恒存在,不生不灭,它可以包容一切,支配一切。“无限”,也就是“阿派朗”,完全符合这个要求,除了“无限”再也没有其他的本原了。
6,“阿派朗”的矛盾性
记者:
你把“阿派朗”,或者说“无限”看做是万物的本原,确实比你的老师泰勒斯等人把某种具体的元素看做是万物的本原,要进步不少。但是,我感觉你的理论中也存在着很多矛盾。
阿那克西曼德:
说说看,矛盾在哪里呢?你的意思是说我无法自圆其说呗。
记者:
我问你,物质都是可感觉的吧?也就是万物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吧?
阿那克西曼德:
当然,如果不能看得见、摸得着,那就不是物质了?
记者:
如果看不见、摸不着,那是什么?
阿那克西蛮:
你说是什么?我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
记者:
一个东西,如果看不见,摸不着,就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性的东西,就是幽灵。
阿那克西曼德:
你想说什么呢?
记者:
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构成其元素的东西,也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不是?
阿那克西曼德:
当然。
记者:
好,那么,我就要问你一个棘手的问题了,你得有个心理准备啊。
阿那克西曼德:
神叨叨的,说吧。
记者:
你说“阿派朗”是构成的元素,那么,“阿派朗”,也就是你的“无限”也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吧?那我问你:你看过“阿派朗”吗?它长多少、宽多少、高多少、重多少、轻多少,它有颜色吗?它有味道嘛?
阿那克西曼德:
……
记者:
我估计你回答不上来的,因为你确实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就是你理论中“阿派朗”说法存在的矛盾性,有人说,你的“阿派朗”可能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就是某种没有形体的幽灵,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东西没有形体,是不可思议的。也有人认为你的“阿派朗”或许是某种更小的生物体一样的东西,有形体,也有精神,但只是因为太过渺小而看不见摸不着,这些你是不可能做过研究的,如果有可能希望你继续思考喔。
阿那克西曼德:
我是不可能思考这些问题的,有时间你研究吧。
8,无限的宇宙,永恒的运动
记者:
你既然把“阿派郎”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难道宇宙万物起源于你说的这种“阿派郎”?
阿那克西曼德:
是的。宇宙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我说过,“阿派郎”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阿派郎”中不断分离出一些具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对立物,首先分离出来的对立物就是冷和热、湿和干。对立物分离出来以后就形成一种涡旋式的运动,涡旋运动中,那些冷而湿的东西比较重,就聚集在中心,热而干的东西比较轻就散布开来在外围,形成了一个火球,把冷而湿的东西包围在里面。由于外围的火的影响,在中心的冷而湿的东西的一部分就被弄干而成为地,剩下来那部分还未干的就是水,水又蒸发而成为包围着地的云彩或者雾气……
记者:
你的想象力好丰富啊!接着说。
阿那克西曼德:
由水蒸发而成的蒸汽的膨胀,导致那些包围在外面的整个的火也就裂变成为许多像车轮一样的火环,这些火环虽然被大气所覆盖着,但每个火环上面总有一个通气的孔道,从这些火环上的孔道所显现出来的火就是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等天体。
记者:
有意思!
阿那克西曼德:
外围的天体围绕着地而旋转,地就像一个圆柱。
记者:
什么东西支撑着这个圆柱呢?
阿那克西曼德:
这个圆柱不需要任何东西来支撑,它处于圆形宇宙的中心,它永久地保持平衡而固定不动。
记者:
我们人在哪里?
阿那克西曼德:
我们就住在这个圆柱的顶上。
永恒的轮回
记者:
我看你的《自然》残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你说“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又消灭而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在时间的秩序中不公正,所以受到惩罚,并且彼此互相补足”,一会儿命运,一会儿不公正,一会儿又是什么惩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阿那克西曼德:
好的,我来解释一下。这段话包括这样几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说,万物的本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的宇宙外,还会有无数其他的宇宙从本原中不断产生出来。
记者:
那么多的宇宙?
阿那克西曼德:
是的。另一个意思是说,宇宙万物,包括我们的宇宙,也包括其他的宇宙,都是处于不断的生成与消亡之中。万物产生于本原,最终也将复归于本原。再另一个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之所以处于不断的生成与消亡之中,原因在于,在万物产生过程中,相互对立的某一个方面必定会处于优势,处于主导地位,而这对其对立的那一面就是一种不公正,就必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受到应有的报复。你明白了吗?
9,人是从鱼“进化”而来的
记者:
一家之言,明不明白都是一回事。我对宇宙这类大自然的事情并不感兴趣,这不是我们这些搞哲学的人应该考虑的。我们搞哲学的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人类自身认识清楚,听说你说过人是从鱼变来的,这个论点挺有趣,你是如何研究得出这个结论的?
阿那克西曼德:
搞哲学的人必须善于观察。
记者:
你的意思是说你善于观察。
阿那克西曼德:
是的。通过观察,我发现好多昆虫从温暖的腐烂物中跑出来的,我也发现人的胚胎和幼小时期的鱼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观察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人与鱼的特殊关系。还有……
记者:
还有什么?
阿那克西曼德:
还有我研究了我们周围许多民族的宗教,例如叙利亚民族的宗教,我发现这些民族不吃鱼,他们甚至还把海神波塞冬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这些都容易让我相信人是从海洋里生长起来的。还有……
记者:
还有什么?
阿那克西曼德:
还有就是诉诸理论的推理,我发现人也是应该从鱼变化而来的。
记者:
说说看。
阿那克西曼德:
我是从“年幼的人需要长时间的照料和看护”这个基本的事实出发,并用逻辑学中的归谬法推导出来的。
记者:
归谬法?
阿那克西曼德:
所谓归谬法,也就是从一个给定的假设中推断出某些带有明显错误的结论。
记者:
你是如何推论的?
阿那克西曼德:
我的推导过程和依据是:(1)现在的人离不开长时间的照料,否则就无法存活下去的。(2)如果以前的人与现在的人一样的话,人就不可能活到现在。(3)在过去人人都自顾不暇,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去照顾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
记者:
听起来似乎有理。
阿那克西曼德:
不管你怎么说,我通过观察和逻辑加工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去的人肯定与现在的人不一样,过去的人应该是一种能够自我养活的动物。现在的人就是从过去某种不能自我养活的动物进化而来的。
记者:
你说是鱼?
阿那克西曼德:
是的。如果你去看看那些化石,去看看鲨鱼是如何喂养幼仔的,你就会相信,鱼就是那种能够自我养活的动物。人就是从这种动物进化而来的。鱼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必须敬重我们的祖先。一些人竟然吃鱼,我认为是一种极为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记者:
我们好多人在海洋中游泳,稍不注意就会被鲨鱼吃掉,这如何解释呢?
阿那克西曼德:
人毫无疑问应该敬重鱼,但是鱼对我们人类是不是有感情,这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