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的宇宙梦想

(2008-09-24 13:58:23)
标签:

娱乐

分类: Sensual Bluff
儿时的宇宙梦想

上个世纪80年代,已故相声大师马季有一个春晚段子名为《宇宙牌香烟》,宇宙成了那个年代的流行用语,与信仰和学历无关,那年头70后们大都还在玩玻璃球子。学龄前,我们只关心自己从哪里来,识得几个大字后,我们开始问一个让大人更为尴尬的问题:“宇宙是从哪里来的?”。到了高中,我们开始关心猴子是否会晕机,宇航员的梦为什么是B&W的,到了大学,有人(包括我自己)开始担心宇航员的性生活是否和谐,工作后,我们开始关心火箭股份。儿时的宇宙梦想,更多地是出于对知识的狂热,人类本能地渴望了解真相,关于我们的过往和未来,不管多么疯狂或者严肃的想法,科学和神学皆可为此推云布雨、不惜血本。从风水行当的经久不衰到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的小强对撞机都是如此。至少神游宇宙的时候,我们无暇再非议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的穆斯林童年。

简而言之,70后一代的宇宙梦想始于一颗会唱高调的人造卫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在凡尔纳的《月球大炮》、霍金的《时间简史》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自寻烦恼,事实上60年代阿波罗登月曾经让这个梦想变得无比逼真,那时候一台电子管主机重达250吨,运算能力却只相当于今天一部性能稍好的山寨手机,这样的技术条件下登月不亚于把一台老爷车开到250多迈,还不许散架。照这个趋势发展,我满以为长大后人类已经可以平趟太阳系,在月球上搞房地产开发,在火星上打高尔夫巡回赛了。可事实是残酷的,21世纪的美国政府选择将一笔本来可以把250个宇航员终身移民到火星上的巨大预算射到了中东和帕米尔高原的沙漠里,还搭上了三千人命。当年阿波罗13号逃出生天的三个宇航员成了太空英雄,而阿灵顿墓碑上跳动的生命符号则永远隐没在地平线以下。结果,我们儿时的宇宙梦想大幅缩水。今天,人类最好的成绩只不过是一辆在火星上自驾游和疯狂拍照的“蜗牛勇士”,这让今天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感到无比失望。

事情的转机来自于,人类完全有能力把地球变成火星或者金星,足不出星就能遍览九大行星地质奇观。一位80后女色友在自己的博客中声称喜欢《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尤其是把散弹枪和高压气罐玩到艺术级Javier Bardem,闻听此言我不由地打了个激灵,担心自己是否已经算是old men,不再适应这个肆无忌惮,由意外构成的时代。此番新疆游历之后,我的担心升级到了《No planet for human》。这听上去像是在50摄氏度的吐鲁番葡萄架下午睡时的梦呓,但事实确实如此,我在塞外江南伊犁,儿时做梦被UFO拐走的地方,百年不遇地看到了火星大气层!在被丘处机称为西方净海的赛里木湖,我甚至不忍取下镜头盖...

梦不分好坏,都是晚上想出来,白天做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百年不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