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4gwifi |
分类: Insane Technology |
从UGC(用户产生内容)到UGN(用户贡献wifi网络), 宽带无线新生活的原始欲求似乎不能再指望年事已高的3G网络来满足。4G是个啥样的标准也许至今也没有专家能说清楚,但是4G的雏形已经开始抽枝拔穗,例如WLAN运营。这一次,互联网可能会要了3G的命。
刘朝阳/文
加入FON成为Fonero兄弟之前,你得先自掏腰包购买一个定制化的无线路由器,然后厥着屁股在家里鼓捣半个多小时进行安装设置。从技术角度看这完全算不上是多大的创新,但投名状式的无线社区文化标签,正是FON最经济最聪明的文化营销手段,这从FON草莽气十足的logo设计就可察觉。在WISP还无法提供无缝体验的时候,FON以wireless2.0的乌托邦愿景为诱饵,吸引大批理想主义追随者;对于现实主义者而言,FON不过是一只可以发射无线电波的嵌入linux系统的廉价盒子,承载着通往billing gates的市侩理想。FON的CEO,连环创业者Martin毕竟不是切格瓦拉,与及时雨宋江倒是有几分相像。随着WLAN的用户群从商务Geek向时尚人群和普通消费者扩张,包括FON在内的WLAN运营终究会告别散户时代,没有广告没有QoS不大挣钱不大靠谱的非法免费wifi时代也即将过去(伊斯兰圣城麦加大清真寺周围的那70多个AP除外),这一切也许就发生在2008年,如果下面的猜想开始应验的话。
猜想一、m.CNCMax 成为类似中移动Mzone的宽带移动门户。虽然m.CNCmax还只是一个杜撰出来的生词,但我们已经有了m.youtube, m.facebook,m.twitter,m.6间房, 甚至我们可以料想Martin Varsavsky一定在琢磨何时推出尽可能与设备无关的宽带移动互联网m.fon服务,中国的运营商在紧锣密鼓地进行WiFi热点运营的部署和测试,一旦商业模式的市场前景开始明朗,基于m.cncmax的宽带无线SP将成为电信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热点。与十几年前出生的3G技术相比,WLAN运营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都低得吓人,她最有可能让中国两亿多互联网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体验宽带移动互联网服务。
猜想二、dotmobi超越android。 虽然google是dotmobi的投资者之一,但是我们依然大胆预测dotmobi才真正代表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是的,数以亿计的手机中运行着四五种移动操作系统,google android的加入,也许只是让这个拥挤的阵营增加了一个不穿鞋的成员,一统天下的手机操作系统也许是条过于艰苦的革命路线。显而易见,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提供基于标准浏览器的web应用,影响移动消费体验的因素减少到屏幕尺寸这最后一个技术难题。当WiFi运营的规模构成足够的影响力,互联网企业只需要根据xhtml或者css等规范调整一下他们面向移动设备屏幕的网页UI,就可以让互联网用户离开PC后能够通过WLAN移动终端设备继续享受高品质的网络服务。与移动运营商专有的WAP平台相比,互联网企业无需牺牲多少在线多媒体服务的质量和体验,一切就像有线互联网一样。也许有人担心能够像iPhone那样通过WLAN流畅使用标准互联网应用的手机的市场份额还很小,但是不要忘了,iPhone在半年之内就占领了北美1/3的智能手机市场,而中国又是手机“换手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水货、股票、奥运和政策依然会是左右2008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当然,FMC将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策市,这与迅驰笔记本当初的境遇大不相同。wifi双模手机一旦突破政策合规和性能瓶颈,移动手持终端将很快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WLAN漫游服务的主流终端。
猜想三、独立的WLAN漫游计费和结算服务商将成为WLAN运营模式的重要环节。m.fon的最大疑问在于,他们如何与未来的m.cncmax合作,如何与m.vodafone合作,如何与m.机场、m.高校、m.酒店、m.夜总会...等一大堆一夜之间冒出来的WISP去合作。这些WISP之间又如何达成漫游和计费拆帐协议,姑且不考虑安全认证方式多样化带来的漫游难题,WISP的民间游击队、军阀和正规军之间的混乱局面导致整个行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共赢局面。与中国移动运营商莫须有的国内漫游不同,格局复杂的WLAN运营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漫游需求(奥运期间国际漫游的问题也格外突出)。如果没有提供统一目录服务的WLAN漫游结算服务商(clearing house)的介入,中国的WLAN运营市场将无法突破目前的困境。
猜想四、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将成为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VoWLAN之后的最为重要的WLAN增值服务。WiFi运营中的广告业务需要更多的差异化来吸引广告主。在卫星都覆盖不到的室内,基于位置的精准投放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同时,拥有独立热点的企业和个人也可以在AP登陆界面发布自己的广告,这诱使那些WLAN的设备厂商产生做运营的冲动,例如智邦科技。这让我产生一个担忧,那就是大功率的室外WLAN天线的热销将有可能带来一连串的麻烦(或者机会)。这也可能是分众广告的机会(或者灾难)。影响消费者AP天线长短粗细的因素有很多,是自掏腰包改装大功率AP还是把AP天线拔掉,完全取决于WLAN草根运营的赢利模式。最后,在往消费者家里兜售更多无线发射装置之前,还要重温无线与健康的永恒话题。
(坐标科技CEO梁继先、dotmobi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钱坤、Connect Spot 业务总监Mark Carter,前Cable Wireless公司架构师,西屋公司"Red Alert"游戏制作人Mark Stevens,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