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出身贵族,其母为宋长城公主,南朝最有才华的山水诗人,官至齐中书吏部郎,被萧遥光等人陷害而死,年仅36岁。谢朓曾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任宣城太守,后人为区别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而称“小谢”和谢宣城,明人辑有《谢宣城集》。谢朓诗不如鲍照内容丰富,论诗的质量亦在鲍照之下,但他却以诗风自然洒脱、幽清明净、音韵铿锵、平仄协调而成为“永明体”
新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唐朝律诗、绝句的奠基人。
谢朓山水诗字句工整,音律调谐,华丽别致,擅长描摹山水景物,融情入景,即景应物。但被后人传诵的名句“其源出于谢混”,意即深受谢灵运的影响,尚未跳出“模玄仿照”的圈子。这些并不影响他成为南朝山水诗最有成就者,其飘逸俊发的风格,一扫六朝时期的华艳柔靡风气,带给当时诗坛一股清新的文风。唐大诗人李白欣赏谢朓诗中那份自然和平淡,那种形美与壮美巧妙结合,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歌创作境界;李白对谢朓的追捧,其实也是他追求诗歌艺术的一种表达。“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在继承了谢朓的诗歌创作思想,李白以其大量阅读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传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一曲《蜀道难》更是千古流芳。
李白因深慕谢朓的山水诗意境,请得“赐金放还”,终身不受束缚,游尽大山名川,晚年清贫不堪,终因“肺气肿”病死于安徽马鞍山。“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此诗是一首酬谢诗,作于当涂。青山位于马鞍山当涂县城关东南15华里,山势险峻,常年葱郁,谢朓曾筑室于山南以为别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雄居江东的青山,应属于此。李白一生都追捧谢朓,晚年垂青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是很自然的。李白的诗卷中尊从前辈诗人不是很多,却对于谢朓情有独钟,大约有十五、六首诗上都点其名大加赞美。“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恨不携谢朓惊人句来”……谢朓在李白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谢朓诗风,自然洒脱奔放,尤其是其在“永明体”新体诗上的精深造诣,让李白深为叹服。清代汪王士祯曾写道:“青莲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度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谢朓这位南朝优秀的山水诗人,其诗风清新流丽,高秀绝尘,淑情如火,柔情似水,其山水诗在诗歌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美的形态和美的风采,正是诗仙李白所追求的。李白对谢朓山水诗的超常追捧,并时常如醉如痴般地沉湎于其诗的山水逸兴中,缘于谢朓山水诗之清新绮丽,缘于谢朓雕刻藻绘与自然平淡的绝妙结合,缘于李白轻灵飘逸洒脱不拘的个性,缘于李白崇尚诗情与画意的审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