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嘉陵拜师林乾良教授

(2014-06-03 18:49:35)
标签:

林乾良

毛嘉陵

李昌煜

沈钦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

分类: 东方文化→中医药文化
http://s3/mw690/001mch0dzy6JoatisrUb2&690

 中国中医药报社浙江记者站记者彭建华 通讯员赵颖 文  刘士斌/摄影  

 

 很多人都知道孔子千里拜师这个故事,时年30多岁却已远近闻名的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曲阜赶往洛阳拜70多岁的老子为师。现如今,这一幕又在钱塘江畔重现。

2014528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报告厅举行,600多名师生见证了这一感人的场面。拜师者为我国著名中医评论员、中医文化传播学者毛嘉陵,而将要成为师父的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已83岁高龄的林乾良教授。

说起他们两人,中医界并不陌生。林乾良是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授,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医学专业大学生和中医药学教授,造诣精深,著作等身。他酷爱中华文化,精通中医中药和金石书画,并广泛涉猎于科技史、文学、戏剧、音乐、集邮、茶学、收藏等方面。他曾先后拜著名书画家沙孟海、韩登安、陆维钊、吴茀之等四大名家为师。他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印学社团西泠印社的资深社员,在书画界被尊称为“西泠五老”。而毛嘉陵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毛嘉陵的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也与林乾良一样,横跨中医药与中国书画两个领域。为著名中医发展战略专家侯占元、国医大师郭子光、中医学家与书法家戴佛延、全国著名书法家谢季筠和刘奇晋(其祖上刘止唐是一代通儒兼名医,现在正火的火神派郑钦安是其门生)、著名国画家邵仲杰和画家刘朝帆的弟子。几十年来,毛嘉陵一直致力于中医药科学文化的研究和推广,近年来对中医药科学文化的基本学术问题进行了系统地诠释,提出了“中医是东方科学”的见解。主编了全国第一本针对中医药院校新生入学期间进行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文化入学教育》和全国第一本中医药传播学专业教材《中医文化传播学》,主编和编著的著作还有《哲眼看中医》、《第三只眼看中医》和《中医大趋势》等著作多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肯定。201311月,他给中央领导写信,提出尽快启动中医文化入学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够正确引导中医药大学生,使其巩固专业思想,树立事业信心,赢在起跑线上。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做出重要批示:“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所提建议值得重视”。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正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研究方案,拟尽快推动此项工作。

种种机缘巧合,促成了两位专家的相识。20144月,毛嘉陵在宁波为浙江省中医界做完讲座后,在绕道杭州回京的路上,浙中医的老师申力博士在给毛嘉陵聊天中谈到了早已退休20多年的林乾良教授。毛嘉陵说他知道林老在从事书画研究,但对他了解不多,于是提出请帮联系顺便拜访一下林老。热情好客的林乾良在家里接待了毛嘉陵,他们见面后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从中医中药谈到金石玉画,从文学茶艺谈到人生态度,每谈到高兴处都握手致意,不一会儿就已握手五、六次。

林乾良是福州人,毛嘉陵祖籍虽然在四川成都,但却出生在福建惠安。“原来我们都是福建人,而且也都在成都学习过,这真是有缘啊!”林老向记者谈起那天他俩见面的经历,依旧很兴奋。这个缘分无疑又更进一步拉近了两人的距离,毛嘉陵也渐渐了解了林老不凡的人生。

http://s8/mw690/001mch0dzy6JoaOG6ble7&690

毛嘉陵向林乾良教授呈上《拜师贴》

http://s11/mw690/001mch0dzy6JoaUgtom9a&690
林乾良教授宣读《收弟子贴》

http://s1/mw690/001mch0dzy6JoaYwY2k80&690
毛嘉陵向师父敬茶

难以想像面前这个和蔼大气、虚怀若谷的老者会有如此艰辛的童年。林乾良的父亲在他一岁时就离开人世了,也就意味着他的世界从一岁起就比旁人少了一个坚强的后盾和父爱,只有母亲靠帮别人做洗衣服等零工来支撑这个家。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社会能给予的帮助少之又少,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即便自己的路比其他人更加艰难和颠簸,林乾良在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很懂事、很勤奋,知道了自己的前途只有靠自己来奋斗。秉着“生命不息,人生不止”的信念,他以过人的毅力迈过了一道道坎,经历了人生的重重磨难,最后站在毛嘉陵面前的是一个能对那些苦难一笑而过,风趣而又渊博的智者——林乾良。他的精神境界,他的人格,他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研究到老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毛嘉陵。这也正是毛嘉陵所希望追求的人生理想,他们俩的人生价值观和学术研究兴趣惊人地相似,这就是这次拜师的真正缘由。

 5月28日下午,毛嘉陵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做完《解密中医——中医药的科学文化解读及未来发展大趋势》的讲座后,该校党委副书记黄文秀教授主持了拜师仪式,林乾良的两位弟子、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处长李昌煜、绍兴市中医院沈钦荣作为见证人侍奉在林乾良的左右。在拜师仪式上,毛嘉陵一字一句认真而又虔诚地念着手中的《拜师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吾神往。欣闻林师德高品正,学识渊博,精通岐黄,深研古文,尤善金石书画。有缘相识,愿投林门,秉尊师训,提升学问,终生奋进。”年已耄耋的林乾良激动地接过《拜师贴》,喝下弟子恭敬之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欣喜, 从椅子上站起来和会场上的同学们互动。“我都坐不住了。这个弟子很厉害,在中医药上的造诣很高,而且还是书法家。我已上了年纪,都八十三岁了,又能教得了他什么呢?我们就一起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吧!”林乾良向毛嘉陵发了《收弟子贴》,他略显可爱的举动时而引得同学们大笑,现场更是掌声四起。学校师生对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者肃然起敬,纷纷祝贺着这两位“中医人”、“中国文化人”的结缘。

一支沙孟海式狼毫笔,一支钱大礼式羊毫笔,一把吴昌硕式篆刻刀,两大套林老自己编写的图书,这就是林乾良送给弟子毛嘉陵的拜师礼物。那支狼毫笔更是当年林乾良恩师沙孟海所传,他笑着说:“这也算是从沙老开始的两代师生情的传承了”。毛嘉陵向师父回赠了一对精美的镇尺。

 http://s7/mw690/001mch0dzy6Job4JN9cf6&690

师父林乾良向弟子毛嘉陵赠送沙孟海所传的沙式毛笔,他笑着说:

 “这也算是从沙老开始的两代师生情的传承了”

 http://s8/mw690/001mch0dzy6Jobj1ZXh97&690

师父林乾良向弟子毛嘉陵赠送甲骨文书法作品

 http://s11/mw690/001mch0dzy6JobmANQKea&690

弟子毛嘉陵向师父林乾良赠送精美的镇尺

  

毛嘉陵谈起林老刚见他时在做自我介绍时说了一句话:“我这些年开车很猛!”他回忆当时听了这话后的大吃一惊:“八十多岁了还开汽车,而且还很猛?”接下来,才搞清楚了“开车很猛”的本意。原来林乾良并非真正驾驶汽车,而是用开车来形容他退休后的学术研究状态。林乾良说,他退休二十多年了,依然笔耕不辍,基本上每年出一本书。

当记者问及为何要拜师林乾良时,毛嘉陵做了如下回答:“首先,这是一种缘分,一见如故,一拍即合,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有一种共同的志向,都热衷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确切地说,我拜师是敬佩林老高尚的精神、博大的胸怀和自在的人生态度;第二,林老不仅是一位中医药专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中国文化人。他学识渊博,具有真才实学。在我请教林老一个甲骨文的字时,他提笔就写,张口就解释,这反映了他对甲骨文字形的熟练程度和精深造诣。这与有些拉虎皮做大旗、徒有虚名、浮躁的所谓专家学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三,我拜师的目的,不是为了借老师当学术靠山,更不是为了个人功利,而是向品行好、学术精、勤奋敬业的专家学者表达的一种敬意,也希望社会和学术界形成一个尊敬老师、尊重老专家的好风气。说句实话,在我提出拜师林老时,真没想过要从林老那儿学点什么很具体的手艺。当然了,既然要拜师,我也有一个目的,就是拜一个偶像,树立一个目标,作为我后半生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我的老师侯占元教授曾经要求我必须超过他,他说超不过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因此,我也很希望能够超过林老,但林老涉及的研究面太广,而且在几个领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我要想超过林老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不会就此罢休,仍然会继续努力追赶,而且还要‘名正言顺’地站在林老的肩上,争取在某些局部能够有些突破。齐白石先生对他的弟子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因此,还有一种可行的路,就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一条林老没有走过的路,这仍然应当算是一条可以选择的传承之路吧。”

毛嘉陵在拜师林乾良之前,虽然并没有约定要向师父学什么手艺儿,但是在拜师后的第二天,林乾良还是给新弟子毛嘉陵上了第一堂课,教毛嘉陵不曾学过的篆刻。

参加此次拜师仪式的六百多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都是这次拜师仪式的见证人,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对新结成师徒关系的中医人、中国文化人,在未来能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http://s16/mw690/001mch0dzy6JobD0A7Z0f&690

毛嘉陵在拜师后发表感言,谢谢林老收纳为弟子,也向两位师兄致礼

http://s7/mw690/001mch0dzy6JobKfnF4d6&690
师父林乾良与三位弟子合影留念

 http://s16/mw690/001mch0dzy6JobOlNqDcf&690

拜师仪式结束后,浙江中医药大学副书记黄文秀教授(右二)、宣传部副部长陈愉炯(左一)、

师父林乾良教授(右三)、大弟子李昌煜(左二)、弟子沈钦荣(右一)与新弟子毛嘉陵(左三)合影留念

 

 --------------------------------------------------------------------------------

 毛嘉陵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做讲座

 《解密中医——中医药的科学文化解读及未来发展大趋势》 

 向王国辰、张光霁、彭建华、陈愉炯、包利荣、申力、赵颖、刘士斌致谢!

 

http://s5/mw690/001mch0dzy6JocsBWiE04&690

http://s7/mw690/001mch0dzy6JoctY4Ieb6&690 

 

 言懿行,解中医

毛嘉陵做客我校远志大讲堂

 

  528日,著名中医评论员、中医文化传播学者毛嘉陵做客我校“远志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解密中医——中医药的科学文化解读与未来发展预测”讲座。

  2个多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毛嘉陵从书法、绘画等多种生活艺术角度切入,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将中医回归到纯知识、纯学术性的理论体系。简明有效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医文化?”、“中医的优势和特色在哪里?”等多个问题。另外,他从人类认知角度和东西方两大科学文化体系的背景下,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启示人们正确对待各具特色优势的中医和西医。他结合了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和对中医文化3大核心的剖析,其核心在于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道法自然、以平为期的行为方式和“象”思维等认知思维方式,从而揭开了中医的“神秘面纱”,让大家感受到一个真真切切并不玄秘的中医,彻底搞清楚中医药是怎样一种医药健康知识体系。

 同时,他对中医药文化的定义、核心、作用、特色、优势等大家十分熟悉但又十分模糊的概念,进行探索性的学术诠释,为中医药文化及学术的发展提供一份独具风味的“文化思想大餐”。毛嘉陵告诉我们,中医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引领大家关注中医文化,推动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良好地解读、传承、教化并评判中医文化理论体系。中医,其实就是人类智慧成果和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它与自然相对应,却更富有人类化的人文色彩。

“有疗效就是硬道理,这就是中医存在的理由。”毛嘉陵泰然自若的谈吐和丰厚的中医文化修养,深深触动着在场的所有观众。“中医将成为人类共享的健康财富,中医养生将成为现代人标准的健康生活方式,中医诊疗将成为世界的主流医疗体系!”当他掷地有声地向我们大胆预测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三大趋势时,师生们专心致志听讲学习的眼神似乎显示出未来同学们在中医文化探索道路上的坚强信念。

 在场的师生无不肃然起敬,安静地听完讲座到最后,毛嘉陵恳切的话语也激励着我们所有中医学生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努力坚持下去的信心。“只有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并在其基础上创新的人,才能真正延续中医文化的精髓。”我校药学院的杨伟强同学深受其触动,讲座结束后,他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医文化发展一些看法,“虽然中医现在存在于一个混沌期,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

 毛嘉陵对我校的同学们寄予厚望:“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首先要学好医术,然后渐渐地在实践中领悟医意,最后再修得医道。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才能造就自己的苍生大义,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据悉,毛嘉陵在讲座结束后恭拜我校已离休中医教师、西泠五老之一的林乾良教授为师。

中国中医药报社浙江记者站记者彭建华 通讯员赵颖 文  刘士斌/摄影


http://s5/mw690/001mch0dzy6JoctZZxW1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